农业稳产增产,科技是关键。近年来,汶上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科技创新赋能智慧化管理,由农业大县向现代化农业强县阔步迈进。
智能大棚
种出致富“金果果”
“我们这1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只需要两个人就能满足日常的管理需要。”在汶上街道的绿港(汶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园区负责人逄焕军告诉记者。
全要素控制的智慧系统让种植变得简单起来。在这里,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成为主旋律,通过园区管理系统进行智慧化管理,实现智能化气候系统控制、水肥一体化系统控制、自动运输分拣包装控制、产品追溯系统控制等全面整合的现代化智慧农业生产,解决了传统农业发展的痛点,优化了生产过程、种植精细化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节约水肥在30%以上,商品果率达85%以上,单产比传统栽培提升至少30%。“现在告别了传统农业的‘靠天收’,不再受天气变化影响,而是根据市场行情来调整农产品种植,可以紧盯消费旺季上市,实现效益最大化。”逄焕军说。目前,园区可实现年产蔬菜300万公斤,培育优良果蔬种苗200万株,年产值1800余万元。
智慧平台
助力农业转型升级
苑庄镇演马方田内,工作人员正通过农田微型气象站和土壤墒情传感器监测空气温湿度、风向、土壤等关键数据。
该镇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打造智慧农情监测系统和大数据管理平台,根据监测需要,在田地灵活布置传感器等设备,通过对土壤、气象等进行长期连续监测,科学、实时、真实感应监测土壤变化状态和大气环境,为合理灌溉、节约用水、抗旱保收、因土施肥等提供重要依据。
“智慧平台可实现庄稼生产信息自动化感知、监控预警、远程诊断、指挥决策,初步形成了‘测、控、管’协同的智慧农业应用新模式。”苑庄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冯月介绍,目前,智慧农田系统覆盖该镇2000余亩农田。
智能系统
激活特色农业新引擎
“我们的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可基于物联网技术,利用各种传感器对鸡舍环境信息进行全程在线监测,并自动调控舍内的生长环境条件,保证种鸡的健康生长和繁殖,提高种鸡养殖质量。”山东金秋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正国介绍,2022年,公司新建20万只芦花鸡智能化散养基地,由原来需要20个人管理降到了现在只需要1个人就可以完成,进一步推动了汶上芦花鸡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
汶上县积极打造数字化养殖示范园,将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植入芦花鸡产业,建立溯源系统,在京东、阿里巴巴产业带、乐村淘等全国销售平台推广出售。同时,启动了智慧汶上芦花鸡服务平台开发建设,实现生产流程数据互联互通,形成汶上芦花鸡行业“大数据”应用模式。
编辑:吕全
审核:张红霞
终审:胡继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