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校长以及广大教师深入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探讨交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如何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落地,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社、《光明教育家》书院于5月12日——14日在山东省微山县召开了《第四期教育家成长大讲堂——“聚焦核心素养”学术交流会》,来自全国的600多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参加了会议。济宁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加庚出席了会议的开幕式并讲话。汶上县11名教育工作者和校长参加了会议。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课题组核心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辛素飞,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张世平,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人大附中原副校长肖远骑等六位专家、学者分别给与会人员做了专题报告。会议上阐述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研究过程,明确了围绕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核心,将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化,是将全面贯彻落实党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细化,更易于实践和落实,具有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 会议在《经典诵读与核心素养》的报告中,明确了经典诵读的三大作用和十二个注意事项,对当前轰轰烈烈开展的校园大阅读具有很强指导意义,张世平所长强调在经典诵读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力避形式主义。 在这次教育盛会上,应对核心素养,校长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全国劳动模范、衡水中学校长张文茂、微山县夏镇一中西校校长刘静畅谈了以人为本的治校方略,图文并茂的讲解,让与会人员见证了名校发展的历程,领略了两位校长以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明天的科技、明天的国防的诚爱之心和办学情怀。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南通市义务教育教研室主任李凤的名师课堂艺术的展示——《陋室铭》,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王来宁的《中学语文阅读课程建设与实践》就给与会人员最好的解答:始终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关注学生是如何思考、如何理解的,了解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理解到什么程度,真正实现从关注“如何教”到关注“如何学”的转变。在保持“双基教学”的基础上,一方面创设适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实现由“双基”到“四基’的转变,实现由经验教育、知识教育到智慧教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