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三维度”织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安全网” |
||||
|
||||
|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聚焦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强化安全责任意识,通过健全机制、强化帮扶、深化宣传等举措,筑牢核与辐射安全防线,构建核与辐射安全立体防护网,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环境安全屏障。 健全机制,织密安全监管“责任网”。完善制度框架。立足县域实际和特点,印发《国控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和《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技术规范》,明确生态环境、卫健、应急等5部门监管职责,确保制度可执行、责任可追溯。规范监测运维。按照要求每季度对γ辐射剂量率、气溶胶、气碘进行采集,并对采集的样品做γ核素分析。辐射空气监测站的相关数据,实时接入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络,但气溶胶等样品的相关分析数据需要工作人员定期进行采样,及时将样品送至山东省辐射环境空气监测站进行实验室分析。每季度对辐射监测站进行例行巡检,根据气候环境条件不间断开展运维,检查清理精密仪器,避免管路堵塞等因素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创新监管模式。建立“企业自查+分局巡查”监管机制,确保辐射源单位规范运行。对全县涉源单位、射线装置使用机构进行全面排查,建立“一企一档”动态管理数据库,实现精准化、信息化监管。 强化帮扶,消除风险隐患“零死角”。全面开展排查。通过现场检查对企业射线装置管理情况,辐射环境安全制度落实情况等多方面进行检查,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严格对照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对企业射线装置运行场所进行了细致的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做好指导解惑。开展辐射安全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检查医疗机构、工业企业等20余家。对未按规定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个人剂量当量数据缺失、防护措施不到位的单位,采取现场指导帮扶的方式。针对企业在日常辐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困惑与难点,辐射安全许可证到期延续申请的相关要求,帮扶人员现场“把脉问诊”,逐一分析问题症结,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的辐射安全培训力度,共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120人次,有效提升了乡镇卫生院的辐射安全管理水平,切实消除风险隐患,巩固辐射安全防线。 深化宣教,共筑辐射安全“宣传墙”。组织专题培训。为打造高素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队伍,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各级组织的业务培训,组织参加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15人次,不定期开展辐射事故应急演练,锤炼应急队伍,丰富实战经验,有效优化应对和处置辐射事故,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确保全县辐射环境安全。广泛科普宣传。结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组织开展“‘核’你同行,有‘辐’共享”主题宣传,走进广场、企业发放宣传材料3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30余个,提升群众辐射安全防护意识。强化宣传引导。结合最新政策要求和监管重点,向企业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宣传,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辐射安全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压实辐射安全主体责任,确保各项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通过“机制-帮扶-宣教”三维发力,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汶上县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守护环境安全的庄严承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汶上方案",力争构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安全网。 供稿:郭瑞文 初审:徐永强 审核:夏卫星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