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智”护清流,“治”保安澜 济宁市汶上县水环境治理提质增效 |
||||
|
||||
|
济宁市汶上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全县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中向好。 精准治污守底线,智慧监测保达标。 开展河湖岸线生态环境整治,强化工业企业、生活面源、农业面源水污染防治,着力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水环境质量管控能力。持续开展“一河一专班”巡查,坚决落实断面包保责任,强化入河排污口动态管理,常态化巡查入河排水口,确保县域内国省控等河流断面持续稳定达标,力争河流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Ⅲ类标准。切实抓好汛期国控断面达标保障工作,科学调度闸坝等水利工程,将雨污水对河流影响降到最低;联合多部门开展联动保障行动,组织开展涉水企业专项检查,联合第三方对18家重点涉水企业进行全面摸排,规范整治工业企业排污口9个,对污水处理厂进水超标问题进行专项排查;打造“线上线下”水质监测网络,充分发挥水质监测“哨兵”作用,依托泉河上游、小汶河、湖东排涝河、泉河牛庄闸4处重点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和15处工业企业及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设施对河流水质进行全天候监测,每月开展镇域断面人工水质监测,发现水质数据异常、波动较大等情况,及时分析研判,采取分段取样、数据对比等方式追根溯源、对症施治。以“河长制”为抓手,扎实推进“常态化巡河+部门联动”水域保护机制,保障河流水质。2025年,共开展巡河110余次。 织密水源“防护网”,群众饮水“零风险”。 每月由相关科室对我县城区5个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6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开展现场排查。与饮用水水源地水厂相关负责人开展座谈,了解水源地基本情况,重点排查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有无污染源情况。加大巡查力度,局执法大队将水源地保护区巡查纳入到“双随机”监管体系,执法人员徒步巡查至每一处水源地,实地查看周边环境,做到排查范围全覆盖,力争将违法行为发现在初始,制止在萌芽,确保排查工作不留死角、不走过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积极与民政、自然资源部门沟通,了解汶上县土地审批、规划等基本情况,进一步强化部门间、区域间协作配合,健全完善研判会商、线索摸排,排查整改等工作机制。 项目攻坚强筋骨,资金撬动治根本。 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开展 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建设的有关要求,编制《汶上县南泉河河段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积极向中央、省申请环保专项资金,该项目总投资5642.83 万元。做好地下水自动监测设备安装,截止到目前,我县东圣泉水源地、中都水源地、文化广场水源地、汶上泉河水源地、汶上南苑水源地已经全部完成水位在线自动监测安装;对水源地的基本情况、管理状况、辅助设施、污染源情况、开采井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采用“专业运维+河湖长监督”双轮驱动模式,保障已建成的自动监测站、污水处理设施高效稳定运行。建立设施运维电子台账,实时监控运行状态与数据质量,对异常情况快速响应处置。开展运维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升设施管护水平。通过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确保水质监测数据“真准全”,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达标排放,2025年重点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达标率达98%以上。 供稿:阮鸿森 初审:何西兵 审核:张龙华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