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山东省审计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县审计局依法对汶上县2024年度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中,县审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委审计委员会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严格依照法定的审计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规范审计行为,切实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本次主要审计了县财政局具体组织执行的县级预算、决算草案、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以及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民政局4个单位2024年度的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等情况。
从审计情况看,2024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级财政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千方百计抓收入、增动能、强争取、惠民生、促改革,推动全县财政平稳健康运行。总体来看,在困难重重、各方面压力较大的情况下, 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好于预期,各项重大财政政策得到了较好落实。
审计结果表明,2024年度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较好。
一、县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情况
根据《预算法》《审计法》规定,对县财政局组织的县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情况进行了审计。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
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3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31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
收支平衡情况: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1.36 亿元,加各项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补助、债务转贷收入、调入资金及上年结转等41.36亿元,收入总计 62.72亿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51.30亿元,加上解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 11.42 亿元,支出总计 62.72亿元。当年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
202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1.72亿元,为调整预算41.63亿元的100.22%。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48.63亿元,为调整预算49.03亿元的99.18%。
收支平衡情况: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41.72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债务转贷收入、上年结转等20.39亿元,收入总计62.11亿元。当年政府性基金支出48.63亿元,加债务还本支出、上解上级支出、调出资金和结转下年支出等13.48亿元,支出总计62.11亿元。当年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
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15432万元,为调整预算15432万元的100%。完成国有资本经营支出86万元,为调整预算86万元的100%。
收支平衡情况: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432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等27万元,收入总计15459万元。当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6万元,加调出资金15373万元,支出总计15459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
2024年社保基金收入完成12.46亿元,为调整预算12.36亿元的100.81%。完成社保基金支出10.80亿元,为调整预算10.80亿元的100%。
全县社保基金收入12.46 亿元,支出10.80亿元,当年收支结余1.66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8.58亿元。
(五)政府债务情况
2024年我县政府债务限额为131.23亿元。当年共发行政府债券23.44亿元,具体包括:一是新增专项债券12.31亿元,支持棚户区改造、园区基础设施、职业教育等重点建设项目。二是置换专项债券3.30亿元,用于置换存量政府隐性债务。三是再融资债券7.83亿元,用于偿还到期政府债券本金。年末全县政府债务余额121.24亿元,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审计结果表明,2024年县财政受多重不利因素持续影响,财政收入增收乏力,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不断加大等因素影响下,财政运行艰难,但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好于预期,在组织收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赋能惠企激发发展活力、对上争取助力项目建设、重点保障擦亮民生底色、深化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等重大财政政策得到较好落实,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制及公开方面
1.预算编制不完整。4家预算单位上年结余资金150.66万元未编入2024年预算,预算编制不完整,财政监管不到位。
2.预算公开内容不完整。2024年1月19日,县财政局公开了《汶上县2024年政府预算草案表》,其中三公经费情况及增减变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等相关情况说明仅在目录中公开,未公开具体内容,不利于社会监督。
(二)预算执行方面
1.部分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下达不及时。2024年,县财政局未在规定时间30日内将转移支付资金1046.39万元及时下达到本级有关部门,限制了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发挥。
2.财政资金未及时缴库。截至2024年底,财政部门未及时将有关单位上缴的应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49.90万元缴入国库。
3.项目调剂金额较大。2024年度,21家预算单位存在项目资金调剂情况,项目调剂总金额2761.86万元,占年初预算金额47455.04万元的5.82%,占比较大,在规范预算执行和提高预算执行效率方面有待加强。
(三)国有资产管理方面
部分单位新增固定资产未录入预算一体化系统。2024年,7家预算单位新增固定资产59.95万元未录入预算一体化系统,国有资产管理未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
(四)预算绩效管理方面
项目绩效目标设置审核管理不到位。2024年4家预算单位31个项目未设置绩效目标或绩效目标未包含项目投入和产出数据,财政审核管理不到位。
二、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本次对4个单位202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门预算编制和预算公开方面
县水务局等3个单位存在未编预算或预算编制不细化、不完整的问题。
1.预算编制未细化到相应科目或项目663.42万元;
2.预算编制不完整、不科学501.87万元;
3.应编未编政府采购预算13万元。
(二)部门预算执行方面
县民政局等4个单位在预算执行中存在无预算、超预算列支费用等问题。
1.无预算、超预算列支费用108.36万元;
2.专项资金未拨付或拨付不及时359.07万元;
3.未按规定时限申请追加预算4.73万元;
4.国有资产出租手续和房租收入管理不到位10.03万元;
5.培训费支出信息未公开6.36万元;
6.费用支出管理不规范57.8万元;
7.未使用公务卡或银行转账方式结算费用3.75万元。
(三)预算绩效管理方面
县市场监管局存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问题。
1.项目绩效指标设置不规范;
2.未加强项目绩效管理,资金163.92万元未发挥使用效益。
(四)部门决算编制方面
县交通运输局等4个单位部门存在决算金额编制不准确等问题。
1.决算草案编报数额不准确589.31万元;
2.决算公开内容不完整。
(五)财政收支核算和管理方面
3个单位存在财政收支核算不规范及管理不严格的问题。
1.重大经济事项未经集体决策470万元;
2.政府储备物质台账管理不规范;
3.未对未经批准擅自取水的行为予以行政处罚,执法不到位;
4.捐赠收入未开具捐赠票据114.57万元;
5.慈善信息公开不完整;
6.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等3.34万元。
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2024年度,共计完成19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和1个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项目。查出违规金额654.63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23亿元,提出审计意见及建议101条,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43项,向县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主管部门移送案件线索7起,16人受到党政纪律处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预决算公开内容不完整、会计核算不规范、决算草案编报数额不准确、预算编制不完整、虚增(减)财政支出等。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相关部门单位已按照审计提出的处理意见进行了整改。
四、公共投资审计情况
2024 年度,对23个公共投资项目开展了决算或结算审计,对2个县重点项目出具了跟踪审计报告,对水利基础设施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全年审计投资总额14亿元,为财政增收节支1.8亿元。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多计工程结算款、订立违背付款方式的补充协议,提前支付工程款等。县审计局已按规定督促被审计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整改,加强了工程造价管理,严格了工程款支付程序,促进工程造价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审计建议
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以下审计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确保预算编制准确规范。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内容,切实做到应编尽编,将年度应列收入支出全额列入预算,做到全面、完整、准确编制预算。
(二)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资金绩效。强化预算收入管理,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入库;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从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等方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促进各项财政资金使用更加合理、规范、高效。
(三)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政府会计制度》等相关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严格执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完整性。
本报告反映的是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对于审计指出的问题,有关部门和单位对部分问题已完成立行立改,其他问题正在积极整改。县审计局将加强审计指导,认真督促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并按规定时间向县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审计整改完成情况。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自觉接受县人大监督,强化人大监督和审计监督的贯通协同,勇担使命,积极作为,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