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 汶上:以法治之力激活营商环境“新动能” |
||||
|
||||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汶上县以法治为笔,服务为墨,构建起 “全链条、多层次、立体化” 的营商环境优化体系,为市场主体注入强劲动能,让法治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鲜明底色和核心竞争力。 一、规范执法 以“制度+监督”护企安商 聚焦执法规范化,汶上打出机制创新、制度完善、队伍建设的“组合拳”,让企业在每一次执法中感受公平正义。 监督“阳光化”。 设立10个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选聘15名行政执法监督员,构建“企业-监督点-执法机关”三方联动机制,推动监督从“封闭”走向“开放”,行政执法满意度显著提升15个百分点。 程序“规范化”。 出台《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指引》,严格规范证据收集、审查、认定标准,倒逼执法人员提升证据与程序意识,行政执法案件纠错率同比下降25%。 队伍“专业化”。 启动“行政执法人员作风建设年”,印发《行政执法文明规范》,通过理论学习、廉洁排查、业务练兵、岗位比武等举措,实现着装、用语、行为全流程标准化管理,累计培训12场,覆盖800余人次,锻造“敢担当、精业务、守纪律”的执法铁军。 二、复议 “全链条化解” 畅通企业维权 “快速通道” 将行政复议作为化解涉企行政争议的“主渠道”,通过机制创新、程序优化、源头治理,实现“案结事了、政企和谐”。 服务“零距离”。 开展复议“入园区进企业”宣讲,开通网办、现场、邮寄等多元渠道,引导企业“掌上复议”“零跑腿”申请。涉企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受理”,专人对接、全程跟进,办案时限压缩80%。 化解“多元化”。 全面落实负责人听证制度,将调解和解贯穿案件始终,涉企案件调撤率达60%以上,为企业减少诉累超100万元。组建复议调解专家库,引入第三方力量;疑难案件听取复议委员会专家意见10余人次。 监督“刚性化”。 加大涉企案件监督力度,纠治“以罚增收”、“小过重罚”等问题10余起,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10份,源头规范执法。建立涉企复议专项台账,对2024年以来复议决定履行情况逐案跟踪督办、回访,确保决定“落地有声”,企业满意度超95%。 三、公证 “店小二” 打通服务企业 “最后一公里” 以企业需求为“指南针”,通过流程再造、服务升级、精准对接,打造高效便捷的“公证快车道”。 服务“不打烊”。 建立容缺受理机制,允许非关键材料限时补正;开通节假日预约通道,做到“需求即响应”,为企业节省时间成本超30%。 办事“一次成”。 推行“一次性告知”,制作可视化指南;设立涉企“绿色通道”,实行“三优先”(受理、审查、出证)。构建从咨询到回访的闭环服务,提供“一对一”管家式定制方案。 赋能“促发展”。 组建专业团队深入企业,在合同、章程、知识产权等领域提供定制公证。针对融资难题,创新推广“赋强公证”,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力,平均降低企业融资风险及成本超20%,架起银企“信用桥梁”。 普法“防未然”。 深化“法律讲座进园区”、“案例视频线上播”、“服务手册随身发”等普法宣传,源头预防纠纷。累计开展活动20余场,覆盖企业100余家,发放资料5000余份。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更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定心丸”。汶上县以执法监督的“力度”、复议化解的“效度”、公证服务的“精度”,精心编织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法治保障网。在这片公平有序的法治沃土上,市场主体正轻装上阵,加速奔跑。展望未来,汶上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更严法治,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让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中都大地最闪亮的“金色名片”。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