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召开“树品牌 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
|||
|
|||
2025年4月22日,汶上县交通运输局组织举行“树品牌 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主要介绍我县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县委宣传部新闻外宣科科长张明主持,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汶上邮政管理局局长刘宾,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党支部书记杨敬强,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案件处理室主任王根征,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综合科副科长朱力出席,县人民政府网、县融媒体中心、汶上新闻网记者受邀参加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出席汶上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很高兴邀请到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汶上邮政管理局局长刘宾,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党支部书记杨敬强,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案件处理室主任王根征,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综合科副科长朱力。请他们一起为大家介绍汶上县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参加本次发布会的有汶上县人民政府网、汶上县融媒体中心、汶上新闻网等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刘宾局长为大家介绍汶上县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有关情况,有请。 刘宾(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汶上邮政管理局局长):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局党组,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交通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汶上县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开展情况给大家做介绍。 近年来,我们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综合治理、科技引领、保障有力”的治超工作理念,不断强化工作举措,逐步形成了“源头和路面、科技和非现场、后续处理和失信惩戒”相结合的治超闭环管理模式,开创了超限超载治理“法制化、数字化、精准化、规范化”的新局面。 一、坚持政府主导,全方位有力保障 汶上县委县政府把治超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领导多次深入治超执法一线视察治超工作和慰问治超执法人员。县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治超情况,分析治超形势,研究治超措施。县交通运输局综合执法大队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组成联合治超行动专班,每月开展不少于5次的集中整治行动。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专门列支治超专项经费3500万元用于治超非现场点位建设,投入300万元用于交通运输智慧执法信息指挥中心项目建设。 二、坚持部门联动,全天候常态治超 制定了《汶上县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个单位职责分工。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建立每月会商机制,通过汶上县交通运输智慧执法信息指挥中心大数据分析研判,确定下一阶段整治重点,打好路警联合科技精准治超的基础。设置举报热线,强化110联动工作机制,各部门接到指令后,城区10分钟之内、城乡30分钟之内到现场。突出重点时段、重要路段、重点区域的车辆查处,24小时全天候对超限超载违法车辆打击查处。今年以来,累积出动执法人员1350人次,巡查车辆360车次,联合执法现场共查处超限超载货车70辆。 三、坚持科技引领,全覆盖智慧治超 我县目前共设置了11处治超非现场执法检测点,对货车超限超载违法等扰乱非现场检测秩序的违法行为进行电子实时抓拍。超限超载车辆驶过检测区域时,LED屏实时显示该车车牌号码、超限超载量、超限超载比例等信息,实现违法信息现场告知。同时,经审核立案的信息核准无误后,非现场执法软件平台通过短信3日内推送至当事人,挂号信7日内送达当事人,确保超限超载的违法信息告知实时化。今年以来,线上非现系统共检测各类货运车辆145.4550万辆次,基本完成全县干线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网络建设,形成对货运车辆管控24小时全天候的高压态势。 四、坚持源头治理,全过程严防死守 定期对每月处罚排名前十位的运输企业和非现场违法次数较多的企业进行走访、约谈,要求其签订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 引导县内煤矿等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安装称重和监控设备并直接连接汶上县交通运输智慧执法信息指挥中心,强化源头管理。目前被列为汶上县重点源头管理企业4家煤矿,已由运管、工信等多部门进行重点管控治理。采取预登记制度,规范装载程序,严格按荷载装载货物,杜绝超载车辆出厂。走出一条“引导+协会+科技”的全过程源头治理模式。截至目前,共走访源头企业30余家,签订《货物运输规范装载协议书》30余份。 好的,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 好的,感谢刘局长的详实发布,接下来,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所代表的媒体机构,请开始提问。好的,首先请那位记者提问。 人民政府网记者: 各位领导好,请介绍一下什么是治超非现场执法?以及我县治超非现场执法工作成果。 主持人: 好的,这个问题请杨敬强书记回答。 杨敬强(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党支部书记): 治超非现场执法是利用动态检测技术,对途经货运车辆是否超限超载、改装、抛洒、遮挡号牌、正常使用卫星终端等状况进行检测,将违法违规行为形成电子证据,立案、送达告知当事人,实施后续追踪处理的一种非现场执法治超模式。这是一种将执法重心由“前方查扣”向“后方追踪”转变的全新执法方式,也是一种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的治超方式。其意义在于:一是改变传统单一的现场执法方式,节约人力和财力,真正实现24小时路面查处效果;二是减少暴力抗法及现场执法过程中矛盾问题;三是有效预防路面执法腐败事件发生,促进交通廉政执法。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非现场执法,根据有关规定,2018年就部署建设了县级治超平台,先后建成治超非现场执法检测点11处;且制定了《汶上县治超非现场执法实施方案》及非现场执法相关规章制度。利用媒体新闻宣传和张贴、散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对全县范围内多次大力宣传,基本做到家喻户晓。于2019年3月正式启用,采集、推送电子数据。目前系统运行一切正常,充分发挥了非现场执法科技治超的作用,对超限超载运输进行全时段、全方位精准有效打击,对超限超载违法行为起到了极大震慑作用。 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杨书记的介绍,请继续提问。好的,请那位记者朋友提问。 汶上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我县在开展科技治超实践工作中遇到哪些难点,是如何去解决的? 主持人: 好的,这个问题请王根征主任回答。 王根征(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案件处理室主任):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一是个别货运车辆经过动态检测点时遮挡号牌问题。解决办法:我们先后自主开发基于“北斗”定位技术和车辆外貌特征的两套“遮牌”车辆自动识别系统。两套系统互相补充,极大地提高了遮牌车辆识别率,破解“因车辆遮牌导致动态检测系统无法识别”这一难题。 二是超限超载车辆绕行动态检测点问题。解决办法:在全国公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再排查、严整治”集中行动中,可以说,限高限宽设施拆除后,货运车辆在农村公路上绕道实行,严重威胁到沿线群众的出行安全,对农村公路及附属设施造成极大损坏。我们认真分析了路网结构、源头货运企业分布及货运车辆运行特点等情况,分别在县道X082(康南线)、X053(次义线,义桥镇驻地和东温口)、乡道Y317(泉河大道西沿)建设了治超非现场执法检测点。抓住了关键,守住了“咽喉”,在有效防控超限超载运输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了消防、急救等应急车辆通行,为群众出行创造出了更为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 三是超限超载违法车辆不主动接受处理问题。解决办法: 为做好非现场执法后半篇文章,真正实现闭环管理。我们始终坚持有案必查的原则,坚决杜绝系统外办案行为的发生,认真开展了非现场执法案件清零活动,在活动中,并实施了一套由“黑名单追踪” “车管系统锁定”“企业责任追溯” “货源限供”“失信联合惩戒”等五项措施组成的组合拳,使科技治超处理率显著提高。【非现场执法结案率达到90%,较去年提高了近45%,本地违法车辆结案率达到95%。】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王根征主任的介绍,请继续提问。好的,请那位记者朋友提问。 汶上新闻网记者: 请问2025年我县在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中有什么工作目标? 主持人: 好的,这个问题请朱力科长回答。 朱力(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综合科副科长): 2025年,我们将持续发力,持之以恒抓好治超工作。主要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要强化源头治超推进综合治理。对全县源头货源地装载货物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并对重点源头货运企业进行公示,定期组织治超相关成员单位开展治理货车非法改装和源头超限超载工作专项行动。同时,深入源头企业开展规范装载专项治理宣传工作,确保源头货运车辆规范装载,做到源头监管跟踪到位、稽查处罚跟踪到位、政策宣传跟踪到位的综合治理。 二要强化路面治超推进联合治理。依托超限超载检测站,对国省干道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违法行为进行动态检测查处;交通、交警等部门开展县域内农村公路常态化流动巡查,重点打击绕道闯关、短途运输、“百吨王”等非法超限超载行为。同时,探索实行跨区域联合执法治理模式,通过统一行动、联合执法、信息共享,促进毗邻县各辖区交通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要强化科技治超推进数字治理。以“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精准化”为指针,以AI信息化手段为抓手,打造“全覆盖”“全天候”“全链条”的科技治超网,并构建完善的支撑保障体系,提高执法主体对违法超限超载行为的实时发现和精准打击能力。积极探索“AI+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融合试点,实现跨区域、跨部门治超信息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年底前,在高铁连接线新建1处治超非现场执法检测点,并投入使用。 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朱科长的介绍。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就进行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所关心的问题,可会后联系汶上县交通运输局,联系电话:0537-6566721。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几位发布人,也谢谢大家。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