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人民法院召开“汶暖家枫”家事审判品牌新闻发布会 |
||||
|
||||
2025年3月7日(星期五)下午16:00,在汶上县为民服务中心2楼会议室,召开“汶上县人民法院‘汶暖家枫’家事审判品牌”新闻发布会。汶上县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林海建;汶上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利振;汶上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城郊人民法庭庭长林娜;汶上县人民法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副主任(兼)、城郊人民法庭四级法官戴晓彤,介绍汶上县人民法院“汶暖家枫”家事审判品牌的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邀请汶上县人民政府网、汶上县融媒体中心、汶上新闻网记者参加发布会。 主持人: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汶上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很高兴邀请汶上县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林海建;汶上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利振;汶上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城郊人民法庭庭长林娜;汶上县人民法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副主任(兼)、城郊人民法庭四级法官戴晓彤。请他们一起为大家介绍汶上县人民法院“汶暖家枫”家事审判品牌的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参加本次发布会的有:汶上县人民政府网、汶上县融媒体中心、汶上新闻网等新闻媒体记者朋友。 首先,请林海建院长为大家介绍汶上县人民法院“汶暖家枫”家事审判品牌有关情况,有请。 林海建(汶上县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市民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院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介绍一下汶上法院“汶暖家枫”家事审判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家事审判工作,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汶上法院高度重视家事审判工作,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创新凝练出“汶暖家枫”家事审判品牌,以“立足汶上特色,温暖审判底色,巧理千家心事,绘就万户枫景”理念推动家事审判工作,实质性化解家事纠纷,有效预防家事纠纷中“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将家事审判有效融入社会治理大局,在司法一线守护万家灯火,为人民群众绘就和美“枫”景。 一是弘扬传统文化,彰显司法审判人文关怀。汶上县人文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特别是重视家庭、家教、家风的家文化更是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我院注重把本地传统文化优势转化为家事审判理念现代化的优势。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落实在具体的家事审判实践中,将“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定分止争”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双赢多赢共赢”等现代化的审判理念中来。以修复婚姻家庭关系、实现家庭和睦为导向,既在法庭之上讲法理彰显公正,又在放下法槌后讲情理温暖人心,实现家事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2024年利用传统文化诉前调解离婚案件促使双方和好并撤诉257件。 二是创新工作举措,助力家事纠纷源头治理。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促家事审判,实施“先锋引领”活动,城郊法庭创立了“厚德敬业 崇法为民”党建品牌。依托党代表工作室,开展接待党员群众、政策宣讲、建言献策等活动。2023年以来开展送法进学校6次、进村社及广场24次,举办法律讲座10次,为人民调解员开展业务培训4次,普法受众累计达100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城郊法庭党支部在全省法院党建与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党建品牌创新竞赛中获三等奖。《“娜”份初心》获2023年度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党课)观摩交流活动三等奖。党建相关做法在《法治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灯塔—党建在线》等多家媒体报道。做实“抓前端、治未病”,在充分调研和沟通基础上,就未成年人抚养、家庭教育、高额彩礼等群众关切问题分别向民政局、妇联、乡镇政府等发出司法建议4份。回函率、整改率均为100%。家事司法建议获评全省法院一等奖。以家事纠纷源头化解为主线,把握“诉前、诉中、诉后”三个着力点,围绕“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关键点,形成“六点一线”司法护苗品牌。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近300份。2024年离婚纠纷成讼量同比下降8%。 三是凝聚多方力量,推动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构建县乡村三级解纷体系,即在县级层面成立多元化解中心,在镇街层面成立多元化解工作室,在村居层面成立多元化解工作站,常态化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求将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最基层”。2023年至2024年,依托县乡村三级体系排查家事纠纷3583起,成功化解1654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双推送、双化解”活动,将适宜调解的家事纠纷按照“属地”和“属事”原则推送到镇街和妇联,探索总结“543工作法”,切实打造纠纷化解“新阵地”,实现家事纠纷县乡“双推送”,促进家事案件事心“双化解”。秉持“和为贵、调为先、重修复”理念,将心理学融入家事纠纷化解全过程;提供婚姻情感咨询,及时矫正偏差;提倡婚事简办,避免高额彩礼出现因婚致贫、因贫致离、因离弃子。“双推送、双化解”工作法被评为山东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中央电视台《家事如天》栏目拍摄播出法庭办理的一起离婚案件,该案在化解矛盾过程中,横向联合司法所、妇联等部门,共同调解劝导,纵向对接基层组织、家族“明白人”,合力化解心结,构筑起纵横交织的家事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2023年11月,法庭诉前化解的一起离婚案件入选全省法院诉前调解典型案例,系全市唯一。 四是助力家风建设,强化家事纠纷综合治理。积极贯彻县委决策部署,聚焦“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2023年以来组织家风建设宣传进社区、家风建设专题教育课、参观家风家训教育馆、观看家风警示教育片等活动20余次,发布家庭教育典型案例6篇,开展家事案件巡回审判3次,倡导正确家庭观,形成以好家风促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的良好风尚,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 婚姻家事纠纷,一头连着群众对幸福和谐家庭生活的美好向往,一头连着社会发展对社会稳定的基础需求。汶上法院处理家事纠纷中,充分发挥家事审判优势,始终坚持温情司法,积极引导和帮助当事人修复和改善家庭、婚姻、亲情关系,用心用情化解家事纠纷,切实维护家庭稳定、社会和谐。相关做法被县委主要领导多次表扬,连续受到最高院、省院、中院领导肯定,多个兄弟法院前来学习。济宁中院李胜良院长在《“三点”齐下统筹推进 多年积怨事心双解——汶上法院实质化解一起重大信访案》上做出批示,对法庭坚持“小案事不小 小案不小办”工作理念、努力实现办案“三个效果”统一、提升群众满意度和服判息诉率的做法予以肯定。“汶暖家枫”品牌被省高院编发简报予以推广,相关做法被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人民法院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城郊法庭获评全省第一批“枫桥式人民法庭”。 主持人: 感谢林院长的详实发布!接下来,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所代表的媒体机构,请开始提问。好,请那位记者提问。 县人民政府网记者: 汶上县人民法院总结形成了“汶暖家枫”家事审判品牌,请介绍一下县法院在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婚姻家庭合法权益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 主持人: 好的,这个问题请刘利振专委回答。 刘利振(汶上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汶上法院高度重视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婚姻家庭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结合审判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推动特殊群体权益的司法保护责任落实落地。一是履行主责,保护特殊群体权益。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依法正确适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离婚损害赔偿、家务劳动补偿、离婚经济帮助等制度以及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等原则,切实发挥民法典保障特殊群体权益的作用。二是加强联动,形成多元解纷合力。健全法院与妇联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妇联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中的职能优势和实践优势,同时加强同民政局、司法局、关工委、残联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三是延伸职能,提供更优司法服务。开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开放日活动”,邀请县妇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观座谈,共同探索婚姻家庭领域难题解决路径。与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联合成立校园安全先议办公室,着力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对赡养案件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做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到村社开展法治宣讲,为家庭关系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对涉未成年人案件,及时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就未成年人抚养、家庭教育问题分别向民政局、妇联发出司法建议,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积极开展案件回访,做好判后答疑和心理疏导,助力家事纠纷妥善化解。 主持人: 感谢刘利振专委的介绍,请继续提问。好,请那位记者提问。 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汶上法院家事审判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一步,县法院将如何开展家事审判工作? 主持人: 好的,这个问题请林娜专委回答。 林娜(汶上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城郊人民法庭庭长): 下一步,汶上法院家事审判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聚焦矛盾源头治理多元化解。持续开展“四个对接”“双推送、双化解”“县乡村三级体系排查”等活动,加强家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从源头减少家事纠纷数量。二是推动家事纠纷实质化解。继续完善心理疏导、家事调解、家庭教育指导、案后回访等制度,坚持能动履职,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三是做实指导委派调解。引导当事人首先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加大对人民调解员的指导调解力度,持续开展家事纠纷化解专门培训,提高调解员的调解能力。四是进一步延伸司法服务。大力推行巡回审判,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公正、温暖、便捷。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以法治进广场、进乡村(社区)等方式倡导文明进步的婚姻家庭关系。加大跨国婚姻风险提示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风险意识,防范被骗。发布家事典型案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主持人: 感谢林娜专委的介绍,请继续提问。好的,请那位记者提问。 汶上新闻网记者: 请介绍一下县法院在依法治理“高额彩礼”,推进移风易俗方面所做的工作。 主持人: 好的,这个问题请戴晓彤法官回答。 戴晓彤(汶上县人民法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副主任(兼)、城郊人民法庭四级法官): 汶上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采取多项措施依法治理“高额彩礼”,推进移风易俗。一是依法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按照相关规定正确认定彩礼范围、返还规则、诉讼主体资格等,加大案件调解力度,妥善化解涉彩礼纠纷,避免矛盾激化。二是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导作用。通过法院公众号发布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向社会传递“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的理念,引导群众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和家庭观。三是开展高额彩礼专题宣讲。以审判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详细讲解涉彩礼相关规定及实务中的疑难问题,并为在场群众答疑解惑,引导群众不盲目攀比,自觉抵制高额彩礼。四是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向村干部详细了解目前的彩礼状况、彩礼居高不下的原因和对策,并对抵制高额彩礼向村委会提出意见建议。五是开展专项普法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涉彩礼普法宣传材料,并针对群众存在的“彩礼越多爱情越牢固”、“彩礼越多越有面子”的观念误区进行着重引导。六是开出司法建议“良方”。向涉彩礼纠纷案件较多且彩礼数额较高的两个乡镇政府分别发出司法建议,建议把抵制高额彩礼纳入村规民约,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婚恋观。 主持人: 感谢戴晓彤法官的介绍。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先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联系汶上县人民法院,联系电话:0537-7210189。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几位发布人,也谢谢大家。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