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汶上县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为指引,以建设法治政府为核心,紧紧围绕我县农业发展总目标,落实“三农”政策,较好地完成了全年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1.以提高政治建设为核心,加强组织领导。局党组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全局,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本单位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2.以开展普法教育为契机,提升法治素养。一方面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县农业农村局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原则,各个科室根据职责定位,建立普法责任清单,积极开展民法典普法、应急普法、党内法律法规普法、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普法、农民丰收节等活动面向群众普法。在普法过程中采取制作展板、印发资料、现场咨询等形式向群众大力宣传涉农法律法规,累计开展普法活动12场次。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培训活动。参加市局每季度举行的法治素养测试,组织局机关工作人员开展线上线下旁听行政诉讼案件庭审活动,持续提升党员干部群众法治素养。局法规科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组织全体农业综合执法人员参加常态化培训,并所有执法人员每年线上完成最少3000积分的学习。
3.以加强规范建设为载体,推进文明执法。认真开展《行政处罚法》的学习宣传活动,严格执行《山东省农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严格执行“不罚轻罚”、柔性执法等宽严相济政策,加强规范化建设,推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4.以严格巡查检查为抓手,提升群众满意度。通过巡查检查推动解决群众难点堵点问题,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主要做法有:一是严格开展巡查检查。坚持执法检查与监督抽检相结合,以“绿剑护农安”、“护航春耕”、“百日攻坚”、“中国渔政亮剑2024”、“春雷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为契机,开展农资、畜禽养殖、渔业渔政等方面的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各个领域的违法行为,始终保持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执法检查215次,出动执法人员763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和各类服务化组织187家次,发放宣传材料735份;二是依法查办违法行为。紧盯春耕备耕、三夏、三秋等重点农时,以及农资产品产销旺季和禁渔期等关键节点,针对执法检查、群众投诉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梳理、研判,对经过查实确实存在违法行为的依法依规进行立案处理,今年以来,全县累计查办各类违法违规案件39件,结案行政罚款40.1万元。(其中种植业执法处罚25件,罚款391943.4元;畜牧农机执法处罚4件,罚款1987.5元;渔业执法处罚10件,罚款7100元,清理取缔渔船渔具292件)。三是畅通行政执法投诉举报机制。高度重视群众呼声,对群众举报实行接诉即办,及时反馈,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一线。对舆情热点、投诉举报、线索来函等案件线索,积极与举报人沟通,第一时间开展调查核实,对于查实违法行为的,依法严惩,对于超出职权范围的,引导投诉人通过正确渠道维护自身利益。今年以来,累计办结“12345”政务热线工单280余件,处理答复群众投诉举报信件38件,群众满意度达98%。四是做好农业农村领域涉及13项行政执法权下沉事项。根据汶上县人民政府关于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行政执法工作人员下沉乡镇有关文件要求,汶上县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对乡镇(街道)独立执法工作的培训和业务指导,以提升乡镇(街道)执法人员水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农业农村领域执法工作有效落实。开展多样化培训。根据乡镇(街道)执法人员的实际需求,安排各乡镇(街道)执法人员来我局开展为期30天实习学习。实行包保制度。结合我局实际和乡镇(街道)需求,安排6名拥有执法证件资格的人员,每2名执法人员包保5个乡镇(街道),每周深入乡镇(街道)开展一到两次技术指导,实地指导乡镇执法工作开展,对执法过程中的现场检查、证据收集、文书制作等环节进行详细指导,确保执法工作的规范性。与乡镇(街道)农业执法工作人员联合开展渔政、农资执法检查,通过现场讲解,使乡镇(街道)执法人员对农业执法的法律依据、工作流程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同时,收集整理农业执法典型案例,与乡镇(街道)执法人员进行分析讨论,分享执法经验和技巧,帮助乡镇执法人员更好地理解法律适用和执法尺度。
5.以加强监管为手段,建设服务型机关。县农业农村局开展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的新型监管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年度抽查工作计划,涵盖一般检查事项和重点检查事项,明确工作任务和参与部门,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同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实现由政府监管向社会共治的转变,以监管方式创新提升监管效能。县农业农村局做好山东省政务服务标准化梳理、政务服务“6+1”类事项和行政许可类事项的认领、清单编制、校准、办事指南的完善、发布等工作,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及时更新上传山东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回复上传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推送的济宁“一窗受理”平台咨询信件,建设服务型机关。
6.以健全法律顾问为制度,不断推进依法行政。我局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法律顾问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负责代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信访案件法律咨询工作,为行政决策提供法律服务、为依法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的审核把关,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服务。2024年度以来,我局共1件行政诉讼,我局积极组织应诉,局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一审二审结束(胜诉)。11件行政复议,3件撤诉,1件败诉,7件胜诉。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公平性竞争审查10余件。
二、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在局党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县司法局的指导下,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普法宣传方式与宣传要求存在差距。目前我局宣传形式还停留在赶大集、悬挂条幅、发资料等传统方式方法,宣传内容以图片、文字为主,法治宣传形式和内容不够丰富,运用新媒体、新手段宣传方式不成熟,不能适应新时代法治宣传工作的新要求。
2.法律知识学习与实际运用存在差距。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掌握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农业执法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等多个部门、法律法规相对较多且专业性较强,我局执法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个别执法人员大局意识不强、自觉性不高,不能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来理解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3.人才队伍建设与法制审核存在差距。在法制审核方面,随着农业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局法制审核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具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人员偏少,专业人员不足,不能很好的适应法制审核工作开展。
三、2024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等有关要求,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健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用法制度,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的表率作用,带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法治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并抓好落实,对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督办。不定期召开法治政府建设专题会议,要求全局干部职工将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与其他业务工作同步研究、同步推进。落实述法工作的常态化,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梳理排查,建立述法问题清单,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逐一对账销号,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5年,汶上县农业农村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的贯彻落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1.创新普法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县农业农村局适应新时代法治宣传工作的新要求,持续创新法治宣传方式,继续开展“宪法进农村”、“民法典进农村”、“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有机融合,加大普法力度,开展以案释法、以案普法等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丰富普法宣传内容,扩大法治文化的覆盖面。
2.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法治素养。制定并落实干部职工年度学法用法计划,加大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力度,有序推进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提升业务水平。
3.引进高新人才,加强法制队伍建设。引进具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人员充实到法制审核队伍中,或者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人员调整到法制审核岗位,提高案卷制作的质量,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4.深入基层宣传,做好示范户培育工作。通过近几年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乡村法治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县农业农村局将持续开展此项工作,不断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引导带动农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扎实推进我县的法治乡村建设。
5.推进放权赋能,提高乡镇干事能力。根据汶上县人民政府关于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行政执法工作人员下沉乡镇有关文件要求,做好对乡镇(街道)独立执法工作的培训和业务指导,以提升乡镇(街道)执法人员水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农业农村领域执法工作有效落实。
汶上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