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年工作总结
(一)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加强对上争取,积极对接发改、财政等部门,密切跟进争取资金进展,老城区排水防涝项目已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5000万元;城区排水防涝项目获批农发行贷款5.2亿元,其中首批1.3亿元贷款已成功拨付到位,第二批1.14亿元贷款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争取“两重两新”环卫设备更新超长期国债,汶上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改造和老旧环卫车辆更新项目已下达首批超长期国债1230万元,汶上县西部老城区排水防涝地下管网设施建设和改造项目已发行1.43亿元债券。同时,配合财政部门,统筹资金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深入开展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认真总结经验,主动沟通对接,积极争取支持,9月1日我县获批成为山东省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工作试点城市,济宁市仅我县与微山县入围试点城市名单。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集中资源、力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统筹实施路面大修、地下管网改造、绿化亮化、路口渠化等内容,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今年4月份,克服土地性质变更、资金短缺、工期紧迫、环保任务繁重、天气变化无常等多重困难,同步对中都大街南段、政和路东段、银星东路北段实施升级改造,通过优化施工流程,分段、分区施工,项目如期完工通车;圣泽大街周边学校、居民区密集,为最大程度减少对群众出行的影响,利用学生假期时段,集中对圣泽大街东段进行升级改造,7月21日该路段开始封闭施工,采用分段同步施工的方式,经过一个多月的昼夜奋战,8月底各分段路面具备通车条件,先行开放交通,切实满足了假期后群众的通行需求,目前道路已全线贯通。
(二)做好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品质提升年”活动,实施市容市貌、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四大”提升攻坚行动,通过精细化、网格化、智能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全市上半年城市管理效能评价中,我县城市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坚持“堵疏结合”原则,统筹考虑交通流量、周边小区、消防安全和环境秩序等因素,因地制宜设置了7处潮汐摊区,按照“一规范、两疏导、三统一、四严禁”的规定要求,规范摊区管理,切实管好城市微环境,5月底通过市级验收,完成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任务。强化数字赋能,实施城市智慧化运行管理,不断拓展完善平台应用,打造油烟监管、门前五包管理、城市防汛指挥、共享电单车管理等应用场景,牵头起草市级《共享单车政府监管系统建设规范》,推出城管AI能力中心、非接触式市容市貌管理系统、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平台等一系列创新应用项目,其中,“AI赋能打造城市‘智治’新场景”获评山东省公共视频智能应用示范案例;“非接触式市容市貌管理服务系统”、“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平台”荣获国家版权局著作权登记认证,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常态化水平持续提升。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信息采集68295件,快速上报案件13540件,派遣并处置案件52657件,处置率99.32%,按期结案率99.35%。
(三)守好城市防汛底线,守护城市安全运行
完善城市防汛应急预案,强化防汛队伍建设,加强防汛物质储备,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对城区5658个雨水井、3212个污水井,9845个雨水篦子进行常态化管理养护,检查防坠网,切实守护群众“脚下安全”。组织开展城市防汛全要素演练,积极参与市、县防汛综合演练,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应急抢险能力。强化汛期值班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到“六个提前”,提前布置泵车、提前运行泵站、提前提闸塌坝、提前混编联动、提前安排部署、提前到岗到位,确保紧急情况及时上报、快速处置,圆满完成了2025年汛期城市防汛任务。2025年受理道路积水类工单14笔,同比下降51.7%,城市安全韧性进一步提升。
(四)强化交通秩序整治,营造畅通出行环境
积极参与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行动,增派执法人员及文明劝导员,聚焦商圈、医院、学校周边,集中推进非机动车停放、僵尸车治理等专项行动,用“绣花功夫”推进精细化管理,畅通群众出行环境。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处置占道经营行为800余起,清理整治公共区域“僵尸车”338辆,安装道路护栏2882米,设立阻车桩、阻车墩697个,重新施划非机动车车位4100米,设置共享单车停车点位1100处。强化城区公共停车场管理,提高巡查频次,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维持良好的停车秩序;协助正元集团对现有公共停车场进行升级改造,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公共停车场的使用效率,在实现停车位“量”的增加的同时,也促进停车管理“质”的提升。
(五)筑牢环境保护防线,打造宜居生活环境
加大噪音扰民整治力度,以中都广场及文苑广场娱乐噪音、餐饮商户夜间外摆产生的噪音为重点,开展常态化巡查劝导,引导自觉降低噪音。强化洒水抑尘,增加高压冲洗车、洗扫车及雾炮车等作业频次,定时开展洗城行动并延伸保洁,消除扬尘治理死角。加强餐饮油烟治理,全面排查油烟净化设施安装、使用、清洁维护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置油烟污染问题。完善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严格落实联合备案制及“三联单”制度,强化运输监管,严厉打击建筑垃圾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累计下发整改通知98份,发现并整改问题点位440余处,查处涉建筑垃圾违法违规案件21起。
二、2026年工作计划
(一)以项目攻坚为引擎,提速城市更新质效
精准谋划储备项目,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发改、财政等部门,邀请省规划设计院专家深度参与,聚焦排水防涝设施短板,系统研究政策导向,高标准包装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更新项目,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国债、地方专项债及省财政专项资金,切实强化项目资金要素保障。提速推进项目实施,密切协调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高效推进意见征询、项目上会等前期流程,推动资金快速拨付,保障汶上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改造和老旧环卫车辆更新项目落地见效。项目建设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实施路面大修、地下管网改造、绿化亮化、路口渠化等项目,严格把控施工细节,提高工程品质,打造精品项目,为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二)以绣花功夫强治理,提升城市管理精度
强化城区交通秩序治理,以占道经营清理、僵尸车治理、停车场管理、非机动车停放等工作为重点,持续深入推进集中整治工作;加强部门联动,积极配合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引导市民群众规范停车、文明出行。加强市容秩序管理,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效能,通过严格执法与文明劝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占道经营、噪音扰民、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进行整治,完善潮汐摊区管理制度,规范摊区管理。强化市政设施管护,在“排查、整治、管护”上精准发力,提前识别道路病害,确保城市道路、桥梁、路灯、地下管网等市政设施安全稳定运行。精心养护城市绿化,以行道树修剪、缺株断垄补植为重点,结合季节特点与城市景观需求,制定差异化绿化养护方案,督促养护企业增派绿化工人及设备,高效开展绿化养护工作,确保不遮挡路灯及交通信号设施,并采取必要的防寒措施,为绿化苗木越冬做好准备。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开展深度保洁,采取“多机深度清洗+人工即时保洁”相配合的作业模式,对机动车道、人行道、垃圾箱等进行全覆盖清洗、全天候保洁作业。整治提升城市小微公共空间,以学校、医院等周边小微公共区域为重点,对功能设置不合理、便民服务设施不足、环境卫生死角等问题开展整治提升,打造更加宜居的品质生活空间。
(三)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彰显城市管理温度
推行柔性执法。积极践行“721工作法”,采取文明劝导、现场纠正、普法宣传等包容监管方式,推广“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制度,审慎使用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严厉执法措施。拓宽反馈渠道。整合政务热线、网络问政、“门前五包”小程序、智慧城市感知系统收集的信息,完善群众反映事项办理制度,建立“问题收集-专题调度-分级交办-成效回访”闭环管理机制,明确整改责任人、流程图,定期专题调度、掌握进度,将常态巡查与“回头看”相结合,确保问题整治取得实效。办好民生实事。加快推进设施更新、公厕改造提升等项目,切实将实事清单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满意清单。开展市容秩序专项整治,规范摊区管理,切实管好市容“微环境”。强化协同配合、跟踪推进、宣传引导,及时总结宣传民生实事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将好事办好的同时,讲好新时代城管故事,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民生、支持民生、服务民生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