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70830MB285873X0/2025-02472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成文日期: 2025-11-04 发布机构: 县医疗保障局
废止日期: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汶上县医疗保障局“十四五”工作总结和“十五五”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11-04 16:27 信息来源:县医疗保障局 浏览次数:
分享

一、“十四五”时期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医保基金规模持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从2020年的7.67亿元增长到2025年的10.11亿元,累计增长31.81%,年均增长5%。基金支出从2020年的6.83亿元增长到2025年的10.4亿元,累计增长52.27%,年均增长11.08%。基金运行稳健可持续。基金累计结余从2020年的3.81亿元减少到2024年的1.75亿元,下降54%。下降的原因在于医保政策在2021年实现市级统筹后,当年的县级应收入全部上交市医保局管理,县级支出需要经由从市级申请,导致县级结余有较大程度缩减。2.待遇保障水平持续提升:2025年职工医保住院报销比例达90%,较2020年下降2个百分点;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达76%,较2020年提高6个百分点。门诊慢特病病种调整至2025年的48种。

3.基金监管效能全面加强:2025年通过智能监控系统筛查可疑线索50余万条,是2020年的3倍;查处违规医药机构86家,追回医保基金280万元,是2020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2%。建立“线上+线下”监管模式,实现全县432家定点医药机构监管全覆盖,较2020年新增定点机构105家,监管覆盖率提升至100%。

4.医药服务改革深入推进:2025年完成十批国家、十批省级和省际联盟共计890种集采药品和40类高值医用耗材落地和接续续约,较2020年集采药品增加778个品种、高值医用耗材40类。建成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全县28家定点医疗机构,按病种付费病种数从2020年的9044个增加到2025年的9109个。

5.经办服务能力不断优化:按照“六有一能”的标准,依托15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417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8个医院医保办和结算窗口、456个村(社区)卫生室,建设县乡村三级医保工作站点,形成“1+15+N”医保服务网络,将医保经办政务服务事项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按照“六统一”“四最”要求,规范了医保业务流程和经办操作,实现业务制度化、经办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确保了材料最简、流程最优、时限最短,实现27种服务事项“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广泛宣传政务服务网、爱山东APP、济宁医保小程序等网办渠道和操作流程,尽力提升网办占比,让群众“零跑腿”。认真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实现《山东省医保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中的27个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市域通办”范围,解决了异地参保群众需要回参保地办理业务的难题。推行“医疗费用报销”一件事,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办理等4个高频事项进行集成办理,简化了流程,提升了办事效率。推行“多说一句话”服务模式,以“群众办一次事收获最大化”为目标,站在专业的角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为群众讲解有关政策,让群众办事办得更清楚、更明白。

(二)亮点工作

1.2021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表彰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汶上县医疗保障局获评“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2023年12月,汶上医保短视频获得“2023年度中国优秀政务新媒体”;2023年12月,汶上县医疗保障局荣获山东省医疗保障工作先进集体;2024年8月,《我和我的医保故事》获全国医疗保障系统“全民参保”典型案例一等奖,全省唯一;2025年3月18日,山东省医疗保障局通报表彰2024年度全省医疗保障信息工作先进典型,汶上县医疗保障局荣获“山东省医疗保障信息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称号。

2.2023年7月,承办全省医保经办系统练兵比武启动暨“医保明白人讲医保故事”现场观摩活动,省医保局局长左毅等省市领导对我县医保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三)完成的重大工程项目

医保服务网点标准化建设项目:完成全县417个医保工作站的标准化建设,实现医保工作“乡镇有站、村社有点”。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1.基金收支平衡压力增大: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康复护理需求增加,医疗费用显著高于年轻人。例如,65岁以上人群人均医疗费用可能是年轻人的数倍,且长期用药、住院需求频繁,导致医保支出快速增长。其次,医疗技术进步带来新药、新技术应用,如进口抗癌药、高端医疗器械等,虽提升治疗效果,但成本高昂。同时,住院人次增长抵消了部分控费措施效果,基金支出压力持续增大。

2.基层经办服务能力薄弱:乡镇(街道)医保工作站虽实现全覆盖,但部分站点工作人员仅有一两名兼职人员,业务熟练度不足,面对群众高频次的咨询、报销需求,存在服务响应不及时、办理效率偏低的问题。

3.医药机构监管仍有不足: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存在“挂床住院”“超范围用药”等违规行为,尤其是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小型医药机构,因分布散、规模小,监管难度大。

4.医保政策宣传不够深入:虽然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政策宣传,但部分群众对门诊慢特病申报、意外伤害报销等业务流程仍不熟悉,群众因政策不了解导致“跑冤枉路”,尤其是农村老年群体。

二、2025年工作成绩

(一)主要工作成效

1.参保缴费工作圆满完成:2025年全县基本医保参保人数69.19万人,其中职工医保8.59万人、居民医保60.6万人,参保覆盖率98.21%。居民医保人均缴费标准400元,财政补助700元,合计筹资1100元/人,较2024年增加50元,筹资总额达6.66亿元,为待遇保障提供坚实支撑。

2.待遇保障政策精准落实:2025年累计为130.8万人次参保群众报销医疗费用8.67亿元,其中职工医保报销1.95亿元、居民医保报销6.72亿元;大病保险报销4072.11万元,惠及4.77万人次。长期护理保险支付护理费用4270万元,服务失能人员5346人。为2.01万名困难群众代缴居民医保费用644.4万元,资助参保率、待遇享受率均达100%。3.基金监管行动成效显著:开展“医保基金监管巩固提升年”行动,检查定点医药机构128家,查处违规机构86家,追回基金280万元,暂停医保服务资格机构12家,解除医保协议19家。运用智能监控平台筛查可疑交易1.2万条,核实违规金额100万元,基金监管震慑力持续增强。

4.医药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执行国家、省级和省际联盟集采药品890种、高值医用耗材40类,分别平均降价50%以上和70%以上,预计年度为群众减轻医药负担1.3亿多元。县域内26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行DIP付费,付费病例占比达92%,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25年县域内次均住院费用较2024年下降4%。

5.经办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打造“无感办、即时办、一次办”全场景服务体系,实行医疗救助对象资助参保、省内医保关系转移、产前检查费及生育津贴支付等6种业务“即申即享”。高标准打造医保热线“呼叫中心”,提供14项业务电话办理服务,来电诉求解答时长平均压缩40%以上。截至2025年10月20日,2025年日均医保业务咨询量较2022年下降25%,“12345热线”连续3年总体服务满意率、按时办理率均居全县前列。

(二)亮点工作

1.创新医保基层服务:常态化深入县域内29家定点机构及417个医保工作站进行政策宣传,使全县2.4万名基层特殊人群广泛受益,实现从“群众办事找医保”向“医保服务找群众”的根本性转变。

2.推广集成化服务模式:在全县推行线下医保服务“综合柜员制”,围绕出生一件事、退休一件事、报销一件事、购药一件事等群众“身边事”,实行27种服务事项“一窗受理”,后台整理为11类业务分办联办。

3.推行村级医保服务试点:以白石镇寨子村等医保工作站为试点,配备村(社区)专职网格员,为群众提供全程帮办,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为农村地区参保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三、“十五五”发展规划

(一)工作思路和具体目标

工作思路:以保障更有力、服务更便捷、监管更有效、改革更深入为核心,围绕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目标,聚焦参保扩面、待遇优化、基金监管、医药改革、经办服务五大重点,推动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目标:1.参保覆盖目标:到2030年,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职工医保参保人数达9.2万人;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56万人。

2.基金监管目标:到2030年,建成“智能监控+大数据分析+信用管理”三位一体监管体系,智能监控覆盖率达100%,可疑线索核实率达98%,违规基金追回率达100%。定点医药机构信用评价覆盖率达100%,A级机构占比达60%以上。

3.经办服务目标:到2030年,医保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办理率达98%,“一网通办”“掌上办”覆盖率达100%。经办服务时限平均压缩80%,群众办事“零跑腿”事项占比达80%。建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乡镇(街道)服务站、村(社区)服务点标准化建设率达100%,基层服务人员专业培训覆盖率达100%。

四、2026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医疗保障工作部署,围绕参保扩面、待遇优化、基金安全、服务提升四大任务,突出改革创新、精准监管、便民利民三个重点,夯实工作基础,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全县医疗保障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为“十五五”规划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二)具体目标

1.参保缴费: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职工医保参保人数达8.7万人;居民医保缴费率达97%以上,困难群众参保资助率、待遇享受率均达100%。

2.待遇保障:职工医保住院报销比例保持80%以上,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提高至70%。大病保险报销人次增长10%左右;长期护理保险新增服务失能人员100人,护理费用支付增长15%。

3.基金监管:开展“基金监管提质年”行动,检查定点医药机构350家,查处违规机构90家以上,追回基金500万元以上。智能监控可疑线索核实率达95%,违规费用拦截率提高5个百分点。

4.医药改革:落实第八批国家集采药品和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落地,减轻群众医药负担2000万元以上。县域内DIP付费医院病例占比达超过90%。

5.经办服务:医保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办理率达94%,较2025年提高2个百分点。“一网通办”事项新增3项,达35项。开展上门服务35次,为行动不便群众办理业务400件以上。

(三)重点工作任务

1.稳中有进促保障:以增强全民参保意识为抓手,全力聚焦新生儿、中小学生、新业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广泛开展医保参保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找准找稳基层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不愿参保的原因,扫清群众对医保缴费的后顾之忧。形成县、乡、村三级纵向联动机制,形成与税务、教育、人社、卫健、民政、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及各乡镇医疗机构的横向协同机制,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密切协作,精心实施。提升群众参保缴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一人一档”制度,积极推动“数据找人”,摸清参保底数,推动扩面征缴“稳存量、扩增量”。

2.持之以恒稳待遇:以困难群众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聚焦参保缴费、长护服务、大病救助、慢性病鉴定等重点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持续优化服务规范落实,快速高效推进救助帮扶,扩大受益人群范围。深入大病群体、低保家庭开展“济惠保”宣传,鼓励特困人员参与普惠性商业保险,让困难群众真正看得起病。持续强化长护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实施“医保明白人”培育工程,定期开展长期照护师培训,在群众身边培养一批“一口清、问不倒”的县、乡、村三级“医保明白人”。持续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认真落实国家、省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中标结果。持续扩大药品稳价保供带量采购范围。在省、市统一部署下,探索开展血透类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充分利用省级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建立药品保供稳价监测机制。

3.坚定不移护基金:深化对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的专项整治,加强对挂床住院、虚假诊疗、虚假购药等行为的监督和打击力度,持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卫健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常态化开展组织联合执法行动,集中打击并整治基金监管疑难杂症。完善经办与定点机构内审内控体系建设,探索使用DeepSeek等智能办公平台对医保资金风险点的识别和控制,实现内部控制与业务履职相融合,提高基金风险防控能力。

4.提质增效优服务:持续推进村级医保工作站(点)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职工退休一件事等“高效办成一件事”网上联办,将符合设施规范的村卫生室及时纳入医保定点管理,确保农村百姓就近就便享有基本医保服务。稳步推进全民参保数据库建设、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码全量采集应用、医保码全流程应用等医保惠民工程,推动信息化标准化工作提质增效,打通基层便民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对乡镇(街道)卫生院、村(社区)医保服务站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调度,在提升基层硬件设施环境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化解报销结算时间过长、医保基金监管隐蔽性问题多发等问题。

5.多措并举提信度:依托“汶暖万家——公益集市进乡村”主题活动,创新开展“医保政策进万家”行动,聚焦老百姓普遍关心、持续关注的医保热点、难点、痛点、卡点问题,针对农民工、灵活就业群体、企业在职职工等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采用多形式、多途径、多角度的“靶向式”宣传模式,讲清讲明政策出台的背景、目的及线上线下经办运行原理,让医保政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持续提升基层群众对医保政策的满意度和对医保服务的认可度。


信息来源:县医疗保障局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