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乡镇生态环境治理》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县生态环境局抗牢乡村生态振兴政治责任,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同步推进,深入实施农村农业污染治理工程,加快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强化农业生产污染综合防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大农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但是,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依然严峻,农业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依然冲突,面源污染成为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针对您提出的建议,结合我局开展的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牵头抓好乡村生态振兴。一是稳步推进改厕工作。配合住建部门抓好改厕工作,将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做实、做细,让农村改厕这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配合交通部门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交通运输、发改、生态环境、财政等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以“提升主干线、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修复背街巷”为重点,接连打通了乡镇之间、村庄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实现了有效对接、互联互通、平坦宽阔,让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到“畅”,构建了县乡村三级“一张路网”,将“四好农村路”修成便民路、连心路。三是认真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配合水务部门积极对接山东公用,全力配合协调,对已治理完成的16处黑臭水体加强巡查,避免“反弹”。四是扎实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以持续推进村庄美化、绿化、亮化、净化为主题,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全力治理乡镇环境污染。一是下大气力治理农村污染。“十三五”以来共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3亿元,对全县近100个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共铺设污水管网274.8公里,整治坑塘57处,新建小型人工湿地50处,整治后村庄污水收集率达70%以上,每年可处理污水350万吨,每年消减化学需氧量800吨,氨氮47吨,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营造更加舒适,美丽的宜居环境,受益群众可达12.728万人。2024年申报了“济宁市汶上县北部片区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申报,争取到位中央资金为2958万元,建设内容为建设湿地34座,厌氧池32座,氧化塘35个, 建设管网长度168.736米,目前项目正在施工。二是严管严控涉农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审批关,禁止高耗能、重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向农村转移,近两年来劝退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17个,否定涉农污染投资额近6亿元。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并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不断提高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和综合利用率。
三、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全力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编制完成《汶上县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修订版)》,将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纳入应急管理体系,明确任务目标和应急管理措施。近年来陆续投入300万元对全县80处分散型水源地进行了保护。定期组织对全县农村饮用水质进行检测,从化验结果看,我县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群众饮用水环境十分安全。二是积极推进畜禽污染防治。出台《汶上县畜禽养殖禁养区优化方案》。依法关闭禁止养殖区内的养殖场户,完成禁止养殖区内所有养殖场(户)的搬迁、退养、取缔、关闭等工作。我们加强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加快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坚持以发展绿色养殖、生态养殖、健康养殖为主线,把“生态绿色”发展贯彻到现代畜牧业建设的全过程,扶持鼓励实施畜禽粪便尿液生产沼气、有机肥加工及实行发酵床或生物垫料养殖的企业,确保畜禽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是扎实开展生态镇村创建。把生态镇村创建作为改善农村环境的切入点,下大力气加以推进。目前,南站镇、军屯乡等5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寅寺镇等8个乡镇获“省级生态乡镇”称号,149个村庄获省市级生态村称号,11处学校获省市级绿色学校称号。牵头推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军屯乡获省生态环境厅命名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
非常感谢您对环保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的关心、关注和支持环保工作。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
2025年7月28日
签发人:李 伟
联系人:王漫雪
联系电话:3231211
类别: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