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各方面,在学校教育中有广泛而深刻的内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县教育工作的重点,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创建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大力开展校园绿化、净化、美化活动。结合劳动教育,组织校园“爱绿、护绿”志愿行动,根据教育规律和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突出“人本思想”,精心提炼校训,制定校规,创作校歌,设计校徽、校旗、主题雕塑等校园文化符号,营造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进一步明确学校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安全工作措施,打造安宁有序的安全环境。
二、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层面修订、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章程,确保制度的全面性。理顺运行机制,创新管理体系,促进学校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运转。把规章制度的有形约束转化为师生的无形自律,使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发挥校园制度文化的激励作用。
三、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不断完善学校“三会一课”、班子会议、校务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议事制度,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高质量推进学校工作。以党建引领教职工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营造敬业爱岗、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的教师文化。学校可开展向学生征集“我喜欢(反对)的教师(职工)言行”等活动,并根据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制定本校教师仪表、态度、言行等方面的规范,进行各种评选展示,引领全体教职工不断提升素质。抓好学生群体行为文化建设,以《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依据,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重点抓好学生群体的文明礼貌、生活学习、运动劳动和遵纪守法等习惯的培养。
四、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建设好积极向上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通过创设丰富的载体,将“学校精神”具体化地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师德规范,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教师不断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班级内逐步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并营造积极向上、热爱学习、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勇于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
五、加强校园课程文化建设
各级学校从办学实际出发,拓宽课程建设的视角开发,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建立多种信息、多维角度、多方参与的课程评价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政文化、生态文明和生命安全等内容有机地渗入学科课程之中,或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指向,进行学科课程内容的拓展延伸。
我县将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以“儒乡靓校”校园文化品牌学校建设为抓手,按照“硬件建设整体美、净化绿化环境美、与时俱进理念美、文明和谐人际美”的建设目标,完善软硬件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积极开展优势引领、互动交流、共同提高的各种文化共建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健康成长、绽放光彩。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