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挖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汶上故事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汶上县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关注,采取系列措施,深入挖掘我县优秀传统文化。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概况如下:
一、成立工作专班,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文化资源挖掘专班,配齐配强专班人员,健全工作机制,推动我县东夷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和利用。
二、编排出版有关历史文化丛书,丰富理论素材
2019年,挖掘、收集、整理“孔子宰中都”有关事迹、典故等编排出版了《德治中都古今谈》;2022年9月,联合县委宣传部等部门编排出版了《中都历史文化丛书·名人篇》,涉及《明朝汶上四尚书》《上古战神蚩尤》《春秋中都两荣子》《春秋中都宰孔子》《春秋中都伯左丘明》《西晋名将马隆》《诗仙李白在汶上》《后梁名将王彦章》《宋朝散文家穆修》《元朝重臣曹元用》《明朝农民水利专家白英》《晚晴闽浙总督刘韵珂》等与我县有关的历史名人书籍,通过书籍出版,让汶上县历史名人有关事迹、功劳、历史贡献等得以进一步流传,走向普通大众视野;2022年8月,同山东诗词学会一起主编《海·岱·诗·从<诗意中都>》一书,推动当代汶上籍诗词爱好者走出市外、流向省外,进一步宣传和展示当代汶上人物风采。2023年8月,联合县委宣传部正式编辑出版《中都历史文化丛书·中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选》一书,有效提升了我县优秀非遗传统文化整体理论水平。
三、打造研学游“新高地”,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研学游活动
启动文物保护专项修复资金,对汶上县文庙进行升级改造,保护名人遗址;联合有关部门、企业在文庙内成立孔子宰中都文化展馆,深入挖掘孔子宰中都有关事迹,对孔子在汶上担任“父母官”期间兴学育才、器不雕伪、优恤鳏寡、男女别途、路不拾遗、长幼异食、强弱异任、观欹悟道等事迹进行全面展宣;在文庙内设立研学游体验基地,开设“六艺”等体验课程,让青少年在游玩中体验孔子思想的伟大魅力,进一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截至目前,我县已有研学游基地5个,各研学游基地均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内涵。
四、开设“特色课堂”,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教学场所
联合汶上县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开设以孔子宰中都、汶上县著名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课堂”,让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在温习“汶上籍”历史文化典故的同时,让其得以传承和宣扬。协助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编排以孔子宰中都为主要内容的《为政以德》小读本,让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进一步绽放其光芒。
五、打造传习场所,建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阵地
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深入挖掘孔子、荣子、白英、刘韵珂等汶上籍历史人物事迹,建设和打造有关传习场所。我县次邱镇规划建设了集儒学体验、政德教育、文化实践、国学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孔子讲堂(儒学体验馆)”,其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分为中都拾忆馆、儒风余韵馆及孔子讲堂三个部分。苑庄镇成立了荣子研究协会,专门研究、传习荣子文化。刘楼镇成立了韵珂书画创作展馆,研究刘韵珂文化。我县其他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的历史人物、事件等文化场所。
六、建造民俗场馆,建立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基地
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在汶上县莲花湖湿地景区内建成占地15亩,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的中都民俗馆。馆内民俗分为喜庆民俗、文化艺术、生产生活三大部分,八个展厅。采取实物展示、图片展现、文字述说、场景再现等形式,将汶上县民俗风情直观明了、简洁有趣地展现在游客和大众面前。特别是民俗馆内展示的汶上方言、汶上杂技、汶上梆子戏曲、汶上特色手工产品等地方特色内容,在宣扬汶上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特色的同时,也让游客和大众留下深深的“汶上民俗印象”、“汶上民俗记忆”,让游客留下意犹未竟,还想故地重游之念想。
七、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非遗进博物馆活动,以“特色中都”为主题,在汶上县中都博物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博物馆”活动。活动精选我县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进行展示,确保月月有一项非遗展示项目,第一期以“特色中都-中都剪艺”为主题。通过活动开展,让游客和群众在游玩中沉浸式感受汶上非遗文化的多彩魅力和文化底蕴,活动受到参览群众的喜爱。
八、开设线上展览,提高群众知晓率
开展“画说汶上”系列线上展览活动,让汶上历史人物、典故、风土人情、风景名胜、民俗等在线上进行展览,让老百姓和游客在“云端”就能够了解到汶上“历史遗迹”。
九、推动汶上“元素”融入非遗产品,打造汶上IP
积极发动我县非遗工坊探索、开发、研究蕴涵汶上特色元素的非遗产品,推动金秋芦花烧鸡、襄和工坊汉服、郭氏木雕等等含有“汶上元素”的非遗产品做大做强,走向国内市场。
十、完善大运河南旺枢纽遗址公园服务效能,提升影响力
加大对大运河南旺枢纽遗址公园升级和改造力度,完善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大运河南旺枢纽遗址公园这一世界级文化遗产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遗址公园内进一步增设“汶上籍”人物、典故、民俗、风景名胜等元素,让国内外游客参观游览时,留下深深的“汶上印记”、“汶上情节”和“汶上印象”。
汶上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