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汶上县农业农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工作要求,依托我县资源禀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全县乡村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一、优化特色产业。汶上县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确定适合汶上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通过财政支持、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延伸产业链条等措施推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提质增效,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1、规划引领。我县先后出台了《汶上县乡村产业振兴规划(2021-2025年)》、《汶上县甘薯产业发展规划》、《汶上县芦花鸡产业发展规划》等产业规划,通过科学的总体规划、明确的年度计划、清晰的推进步骤、具体的工作任务来优化产业布局,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目前,我县正在高标准编制汶上县乡村振兴五年发展规划,全面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布局和发展重点。产业振兴尤其是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科技支撑。加强特色产业与科研院校之间的合作,积极协调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对汶上特色产业的发展进行指导。
二、打造农业特色优势品牌。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发展甘薯、芦花鸡等特色农产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济宁礼飨”优质农产品展销会、济宁农民丰收节展销会、农博会、中国农交会等各种展销活动,提升我县农业品牌竞争力。济宁丰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韵之缘蔬菜、汶上县安鑫养殖有限公司的汶馨黑猪,济宁玉粮食品有限公司的寅阳寺糕点、汶上县宝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宝昙核桃等品牌影响力日益明显。扶持发展“一村一品”,遴选主导产业突出、特色显著、发展潜力大的村庄创建省级乡土名品村,合计申报省级乡土名品村42个。筛选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布局科学合理、融合发展初见成效、联农带农机制健全的乡镇申报省级产业强镇,次邱镇、郭仓镇、苑庄镇、南站街道省级产业强镇4个。
三、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发展。汶上县不断挖掘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2024年依托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汶上芦花鸡将开展汶上芦花鸡精深加工项目和屠宰扩建项目。截至目前,全县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8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5,全县今年以来已经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
四、搭建引才育才平台。多举措引进人才,引进高层次、专业化的技术人才,开展与专业院校产学研合作,山东金秋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有省级院士工作站、山东省农科院家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与就业实践基地、济宁市汶上芦花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开展芦花鸡相关的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济宁金藤薯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山东省农科院、济宁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协作关系。先后成为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甘薯种苗繁育及新技术示范基地、济宁市农科院甘薯产业试验示范基地、福建龙岩市农科所甘薯新品种山东试验示范推广基地、省级农科驿站。公司建设了山东金藤甘薯研究院甘薯生物脱毒扩繁中心,开展生物脱毒技术攻关,进一步增强了甘薯技术研发能力,扩大脱毒甘薯苗生产规模,目前成功脱毒甘薯品种7个。汶上县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聚集,不断推广“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以创办企业、集体组团、技术入股、柔性引才等方式,吸引更多“能人”加入合伙人队伍,培养造就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每年遴选推荐一批齐鲁乡村之星,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200人以上,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稳定在25000人以上。引导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