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镇委员组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大中医医保政策倾斜力度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为充分发挥医疗保障制度优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医保局以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和以较低费用取得较大健康收益为目标,不断完善中医药医保政策体系,强化医保政策的支持引导作用,激发中医药传承创新活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
一、提高中医药医保报销待遇
1.完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支付政策。将疗效确切、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中医适宜技术按规定及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符合规定的中医治未病项目、煎药费等自费中医项目费用可通过医保个人账户支付。
2.在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饮片、中医诊疗技术和经批准的治疗性中药制剂发生的住院费用,居民和职工医保基金支付比例提高10%。
3.参保人员在中医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医疗费用住院起付标准降低100元。参保人员住院使用纯中医疗法发生的医疗费用,起付标准降低100元,参保居民和在职职工医保基金支付比例为90%,
4.支持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发挥中医药慢性病管理优势,对符合规定的中医药线上诊疗、处方流转等提供医保结算服务。目前县中医院已建立“慢性病服务中心”,实现了医疗机构、服务平台中药饮片采购存储、处方流转、医保结算、调配煎煮、集中配送、质量管理一体化发展,提高中医药服务便捷度,方便人民群众。
二、深化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1.推广日间中医医疗服务模式。对治疗周期长、风险可控、需持续治疗的中医病种,纳入日间中医医疗服务管理。对符合住院条件的针灸治疗病人,采取“中医日间病房”管理方式进行医保结算。目前我县中医院、县二院、次邱卫生院为试点医院,开展“中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试点工作。今年以来,汶上县中医院针灸科共收治750例患者,以腰痛病、项痹、面瘫病、骨痹疾病居多。汶上县第二人民医院,共收治812例患者,以骨痹病、腰痛、项痹、中风疾病居多。次邱卫生院共收治769例患者,725名患者康复出院。已出院病人治疗效果明显,病人及家属在治疗效果、治疗费用和报销比例上非常满意,总体运行正常有序。
2.DIP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向中医倾斜。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中医优势病种的系数和分值,探索建立中医医疗服务占比与医保支付挂钩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体现中医医疗服务特点和优势,引导医疗机构开展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服务。
三、持续深化中医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1.建立健全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放开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开展调价评估,符合启动条件的及时调整价格。依据中医医疗服务特点,优先将功能疗效明显、患者广泛接受、特色优势突出、体现劳务价值、应用历史悠久、成本和价格明显偏离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调价范围。
2.建立目标导向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机制。按照 省统一部署要求,优化现有中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完善新增中医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政策,丰富中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对源于古代经典、广泛应用、疗效确切的中医传统技术,经多年临床应用实践证明疗效显著的中医临床优势技术和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及创新性、经济性优势突出的中医新技术,开辟新增中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审核绿色通道。
四、规范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采购和销售
1.中药配方颗粒实行挂网采购。中药配方颗粒纳入我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挂网和开展集中带量采购,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自主线上采购,促进交易公开透明。鼓励其他医疗机构积极参与。
2.规范中药饮片销售价格。公立医疗机构从正规渠道采购中药饮片,严格按照实际购进价格顺加不超过25%销售,加强进销价格和医保支付监管。医疗机构炮制使用的中药饮片、配制的中药制剂实行自主定价。
3.完善医保中药目录管理。规范中药饮片和治疗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医保支付管理,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符合《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但超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常用剂量开具的中药饮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五、扩大门诊慢特病病种待遇享受
目前,共有81个慢特病病种纳入门诊保障范围,既包括恶性肿瘤、尿毒症、器官移植等花费较大的病种,又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含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脑出血、脑梗塞、颈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常见病种,病种数量居全省前列。
县医保局将积极落实各项医疗保障待遇,提升参保群众对医保的满意度。感谢各位委员对医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