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镇街文件
索引号: 11370830004335430A/2023-04036 组配分类: 镇街文件
成文日期: 2023-08-09 发布机构: 刘楼镇
废止日期: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刘政发〔2023〕41号关于印发《刘楼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8-09 11:32 信息来源:刘楼镇 浏览次数:
分享

各管区、各村,镇直各部门,各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安委会《关于印发〈全市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济安字〔2023〕10号)、《关于印发<全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济安办字〔2023〕35号),县安委会《关于印发<全县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汶安办字〔2023〕18号)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全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刘楼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刘楼镇人民政府

2023年8月28日


刘楼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方案

 

根据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工作安排,为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有效防控安全风险,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决定自即日起至年底在全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制定方案如下:

一、整治范围

(一)全镇范围内存在有限空间或者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场所或企业单位(以下简称“有关单位”)。

(二)有限空间主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贮(槽)罐、塔(釜)、冷藏箱、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密闭或半密闭设备;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地下有限空间;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气调库)、粮仓、料仓等地上有限空间。

二、整治重点

(一)风险排查辨识

1.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有限空间作业第一责任人。有关单位应当实行有限空间作业监护制,明确专门的监护人员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护人员应当具备与有限空间作业相适应的安全知识和气体检测报警、机械通风、呼吸防护、应急救援等器材、设备的操作技能。

2.开展有限空间排查。有关单位要对照整治范围全面排查有限空间,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附件2)。

3.全面辨识管控风险。有关单位要组织专业力量进行全面风险辨识与评估,明确有限空间名称、位置、类型和危险因素等基本信息,根据危险因素种类、参数和特性,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二)入口安全管理

4.规范设置警示标识。有关单位要在有限空间入口或附近醒目位置,张贴此处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喷涂或张贴“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等通俗易懂的安全作业要点。有关单位在入厂处公示本单位存在有限空间的名称、位置、类型、数量和危险因素等情况,及时更新并告知每一位需进入有限空间部位的入厂人员。

5.完善有效隔离设施。有关单位要在地面敞开的污水池等池边、临边,修筑防护栏杆;对地下封闭或半封闭的有限空间,设立“透气盖板”或上锁等物理隔离措施;有条件的有限空间作业区域,增设门禁、声光报警、连锁通风、电子围栏、电子锁、视频监控装置,实施可视化、封闭化管理。

(三)作业审批报告

6.落实危险作业报告制度。各部门单位要按(参)照《山东省企业危险作业报告管理办法》(鲁应急字〔2022〕70号),督促有关单位及时如实报告有限空间作业信息。

7.强化作业审批。作业前由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进行作业环境安全分析,明确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必须编制详实的作业方案,明确现场人员职责、安全措施、操作流程等,并经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审核、负责人批准。作业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告知作业人员作业范围,作业过程的安全隐患以及作业防控和应急措施。未经审核和批准的有限空间作业,一律不得实施。

8.加强发包监管。发包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对发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发包单位必须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按规定对承包单位的作业方案和实施的作业进行审批和管理。承包方对其承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直接责任,要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发现安全问题的,及时督促整改。发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实行“双监护人”,由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分别指定一名监护人员,事故发生单位监护人员负责事故上报和报警,承包单位监护人员负责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其他监护职责两人共同承担。作业现场设置围挡或警戒线,有条件的可以在醒目位置放置作业公示牌,公示作业名称、作业负责人、监护人、作业票、特种作业证件、安全警示标志、应急电话等内容。

(四)现场技术措施

9.严格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基本要求。严格落实作业安全技术规程,作业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监护,持续开展气体浓度检测并进行通风,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出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有关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应配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附件3)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附件4),并建立设备设施管理台账。

10.严格现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有限空间现场作业要严格执行本行业领域的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制度文件已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尚无明确规定的,按照各行业领域安全监管部门制定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五)专项教育培训

11.组织专项培训。有关单位每年第一次组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一次专项安全培训,如实记录培训情况;未经培训考核合格的员工不得上岗作业。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本单位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作业审批和现场安全要求、检测仪器和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应急处置措施,以及本行业的典型事故案例。

12.强化日常教育。有关单位要严格落实开工“第一课”和安全生产“晨会”等制度,提高作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要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让广大职工群众真正受到警醒,深刻汲取教训,自觉引以为戒。

13.强化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人员管理。有关单位安排劳务派遣人员和灵活用工人员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要按(参)照《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劳务派遣人员和灵活用工人员安全管理办法》(鲁应急发〔2022〕7号)的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未经教育培训合格的作业人员一律不得上岗作业。

(六)个人安全防护

14.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安全防护装备以及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鼓励采用外部控制或者机器人作业的技术改造措施。严禁不佩戴任何防护用品和装置的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15.加强高风险环境作业人员防护装备的配备。有限空间存在易燃易爆风险的,作业人员要穿着防静电工作服和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和防爆工具;在垂直区域有限空间内作业应佩戴安全带并设置救生绳、救援三脚架;在排污管道、隧道、涵洞、电缆沟等因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内作业,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隔离式空气呼吸防护用品。对于日常不存在有限空间作业,但存在有限空间的小微企业,在配备基本的有限空间作业和救援装备的前提下,可不单独配备正压式呼吸器、检测仪器,可与周边企业签订租借协议,在开展临时性有限空间作业或应急演练时,租借正压式呼吸器、检测仪等设备设施。

(七)应急救援保障

16.开展针对性实战演练。有关单位必须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或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具有季节性特点或者特殊规律的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在作业前开展一次针对性应急救援处置实战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效性。

17.严禁无监护措施作业。作业过程中,现场负责人必须全过程组织指挥,监护人员必须监督作业方案执行并始终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不得擅自离岗,一旦发现有人员身体不适等情形,要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全部人员。

18.严禁盲目施救。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应急装备,设置警示标志。一旦发生险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严禁不佩戴任何防护装置进入有限空间施救,严防外来人员进入作业区域,防止伤亡人数扩大。

三、任务分工

镇各相关部门按照本方案工作要求,结合本辖区、各自行业领域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如下。

(一)应急办负责加油站、工贸企业、烟花爆竹领域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

(二)农办负责农业、畜牧业、饲料加工、粮食加工、牲畜屠宰、禽类屠宰等领域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

(三)水利站负责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供水、排水水利工程等领域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

(四)经贸办负责电力、油气管道、谷物磨制、商业、餐饮业等领域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

(五)村建办负责建筑施工、燃气等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

(六)文化站负责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

民政办、教体办、卫生院等其他领域各部门(单位)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依据《关于印发<刘楼镇党委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刘楼镇政府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刘楼镇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刘楼镇安委会成员单位(部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的通知》(刘发〔2021〕99号)文件,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

四、工作安排

(一)动员部署(8月29日前)

1.镇直各部门要按照《刘楼镇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实施方案》关于“组织对动火、有限空间、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开展排查整治”的具体行动内容,对照本方案明确的有限空间重点整治事项,结合辖区、行业领域实际,细化排查整治内容,扎实组织开展专项整治。

2.有关单位要全面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场所风险识别,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镇各相关部门要摸清监管行业领域内涉及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基础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台账(附件1)。

3.有关单位要组织全体从业人员开展一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题培训,登录“全国安全生产月”网站,学习一遍系列挂图、宣传海报,观看安全科普和事故警示视频。

(二)自查自改和部门帮扶(9月5日前)

1.有关单位全面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场所风险识别,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要逐条对照专项整治方案,认真自查自改,列出隐患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2.镇直各部门要督促有关单位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起底式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建立隐患台账,摸清重大事故隐患底数,切实抓好整改。

3.要坚持执法监管与指导服务并重,对重点单位开展帮扶,积极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帮助培养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明白人”,提升现场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部门精准执法(专项整治全过程)

1.镇各相关部门根据有关单位上报情况,组织力量对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有关单位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问题,要严格执行清单化管理,确保隐患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五到位”,逐一挂单销号,形成闭环。

2.结合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工作安排部署的危险作业专项执法,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检查。

(四)督导抽查(12月20日前)

1.镇直各部门要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纳入执法检查和日常监管,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四不两直”,明查暗访等方式,适时开展重点督查,推动专项整治落地见效。

2.结合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工作安排的专项督导检查,对专项整治开展情况进行实地督导,及时发现并推动解决突出问题。

五、工作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镇各相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充分认识做好有限空间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落实整治责任,细化整治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督导检查,迅即全面深入组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要做好沟通,统筹推动此项工作。

(二)强化专业监督指导。要大力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机构作用,指导和帮助有关单位,特别是安全基础薄弱的小微企业、基础设施工程、农村地区各类有限空间场所进行风险辨识,各有关单位有限空间风险辨识经监管部门确认后实施精准治理,对各类有限空间要逐一建台账、建制度,落实好培训演练要求,加强有限空间“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程序宣贯落实,严格执行作业审批、条件确认和全程监护,专业救援避免盲目施救,控好有限空间静的风险、管住作业人员动的因素,坚决防止有限空间事故发生。

(三)强化监管执法。镇各相关部门要把有限空间作业纳入监管执法的重要内容,加大执法惩治力度。对有限空间辨识不到位、风险管控措施不力、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员工培训考核不到位的,依法严格处罚;对各级督导检查发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有关单位,一律依法依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对严重违法违规作业、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及时移交上级部门,对企业和主要负责人实行“一案双罚”;对违法违规作业导致发生事故或涉嫌危险作业的相关人员,依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10号)《刑法修正案(十一)》,协助配合上级部门移送公安机关,加大行刑衔接和惩戒力度,形成有力震慑。

(四)强化执纪问责。综合运用考核奖惩措施,对责任不落实、整治效果差的有关单位,适时派出督导组进行帮扶指导,并通报约谈。对工作推进不力导致发生事故的有关单位实施“重点关注”。要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执法责任倒查机制,严格执行“谁检查、谁签名、谁负责”,对明明有问题却查不出或查出后跟踪整改不到位导致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严肃追责问责,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五)强化宣传教育。要积极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题宣传活动,通过公众号、微信群、宣传条幅、大喇叭等各种宣传方式,宣传一批正面典型、曝光一批反面案例,鼓励动员社会公众、企业职工举报各类有限空间安全隐患,推动有限空间作业法规规定、安全风险、作业常识进企业、进村、进学校、进家庭,营造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的浓厚氛围。

 

附件:1.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基础情况表

2.有限空间管理台账示例

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配置一览表

4.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置一览表

5.高危作业现场公示牌示例


附件1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基础情况表


报送单位:(盖章)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主要负责人签名:

序号

企业(单位)名称

行业类别

所在地

地  址

企业负责人

联系电话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情况

有限空间

作业场所个数

有限空间主要风险

行业安全生产主管部门

行业安全生产直接监管责任部门

1

例:汶上县***公司

轻工(详见填报说明)

XX乡镇(街道)

XX县XX镇大街XX号



X个冷库,共X平方米

X处暗沟,共X米


窒息(详见填报说明)

XX县工信局(详见填报说明)

XX县应急管理局(详见填报说明)


填表说明:1.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工贸、烟花爆竹领域的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由应急部门填报后报县安办;其他领域由相关单位填写后报县安办。由县安办汇总后报市安办。

2.“行业类别” “行业安全生产主管部门” “行业安全生产直接监管责任部门”按照《汶上县行业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和行业安全生产直接监管责任部门分工表》明确。

3.涉及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贮(槽)罐、塔(釜)、冷藏箱、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密闭或半密闭设备;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地下有限空间;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气调库)、粮仓、料仓等地上有限空间。

4.有限空间主要风险包括但不限于“窒息、可燃气体爆炸、中毒、高温、低温、高坠、机械伤害、触电、火灾、溺水、坍塌、烫伤”等类型。


附件2

有限空间管理台账示例

序号

有限空间名称

位置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可能事故后果

防护要求

作业形式

审批责任人

1

示例:污水处理池

污水处理厂

H2S、CO

中毒和窒息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安全带等

自主作业\发包作业

xxx

2

...

...

...

...

...

...

...

3

...

...

...

...

...

...

...

4








5








6









附件3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配置一览表

 

设备设施类别

配置状态

配置要求

安全警示设施

每个作业现场应配置:

(1)1套围挡设施;

(2)1个具有双向警示功能或2个具有单向警示功能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

泵吸式气体检测

报警仪

每个作业现场应配置1台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

扩散式气体检测

报警仪

作业人应配置1台扩散式气体检测报警仪。

通风设备(含风管)

除特殊工艺要求不能通风外,每个作业现场应配置1台机械通风设备(含风管)。

照明灯具

有限空间内照度不足时,每名作业人应配置1台照明灯具。

通讯设备

有限空间内外沟通不畅时,每名作业人和监护人应配置1台对讲机。

呼吸防护用品

初次气体检测结果符合要求,且作业过程中氧气和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值保持稳定的,每名作业人应尽可能配置1套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逃生呼吸器。

初次气体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进入前气体检测结果符合要求,且作业过程中氧气和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值保持稳定的,每名作业人应配置1套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逃生呼吸器。

气体检测结果符合要求,但作业过程中可能缺氧或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可能突然升高的,每名作业人应配置1套送风式长管呼吸器或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

因特殊工艺要求氧含量不能达到19.5%的,每名作业人应配置1套送风式长管呼吸器或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

安全帽

每名作业人应配置1个安全帽。

全身式安全带

每名作业人应配置1条全身式安全带。

安全绳

作业人活动区域与有限空间出入口间无障碍物的,每名作业人应配置1条安全绳。

速差自控器

竖向进出有限空间的,每个出入口处应尽可能配置1个速差自控器。

三脚架(含绞盘)

竖向进出有限空间的,每个出入口处应尽可能配置1套三脚架(含绞盘)。

注1:配置状态中●表示应配置;▲表示一定条件下应配置;△表示一定条件下应尽可能配置。

注2:本表所列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种类和数量是最低配置要求。


附件4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置一览表

 

设备设施类别

配置状态

配置要求

通风设备(含风管)

除特殊工艺要求不能通风外,应配置1台机械通风设备(含风管)。

照明灯具

有限空间内照度不足时,每名应急救援人员应配置1台照明灯具。

通讯设备

有限空间内外沟通不畅时,每名应急救援人员应配置1台对讲机。

呼吸防护用品

每名应急救援人员应配置1个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或高压送风式长管呼吸器。

安全帽

每名应急救援人员应配置1个安全帽。

全身式安全带

每名应急救援人员应配置1条全身式安全带。

安全绳

每名应急救援人员应配置1条安全绳。

速差自控器

竖向进出有限空间的,每个出入口处应尽可能配置1个速差自控器。

三脚架(含绞盘)

竖向进出有限空间的,应配置1套三脚架(含绞盘)。

注1:配置状态中●表示应配置;▲表示一定条件下应配置;△表示一定条件下应尽可能配置。

注2:本表所列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种类和数量是最低配置要求。

注3: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时,作业配置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符合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置要求时,可作为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使用。


附件5

高危作业现场公示牌示例(移动式)

 

 


信息来源:刘楼镇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