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70830004335705P/2023-01390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成文日期: 2023-04-27 发布机构: 县司法局
废止日期: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汶上县司法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3-04-27 00:00 信息来源:县司法局 浏览次数:
分享

2022年,汶上县司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司法局和县委政法委的精心指导下,有效整合司法行政资源力量,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服务保障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2022年争取到省市级司法行政改革试点4项;《法治日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刊(播)发我局经验做法及信息300余篇(条);智慧社区矫正被评为全省智慧城市建设县级创新案例,获市局通报表扬;我局获推省级文明单位、全省社区矫正工作表现突出先进集体,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节约型机关,3篇法律援助案例入选司法部经典案例,1人获全省普法先进个人、1人获省人民调解员协会通报表扬,推荐1人入围济宁市十大法治人物4人入围全市法律援助专家库,1人入围行政执法监督专家库,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

一、围绕中心大局,全面履职尽责为汶上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服务保障

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围绕“1234”工作思路,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明细任务,落实责任,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创新突破,护航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党建引领,强化法治护航组织保障

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局班子周例会、中层干部月例会、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会、政治轮训等多种形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二十大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等。贯彻落实党组议事规则和重大问题清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选优配强党组织班子,党建铸魂 法治护航党建品牌荣获县直机关首批十佳党建品牌,打造各具特色的党支部。

(二)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县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机制。调整充实了依法治县工作机构和人员力量2022年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分别专题研究法治工作3次、5次;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2次;组织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三次会议,20228月召开了高规格的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工作会议,开展了普法守法、执法培训班,出台了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法治建设纳入县委巡察、加强和完善行政应诉、党政一体和村级法律顾问管理、公职律师建设等文件,夯实了工作基础和组织保障。

二是突出关键少数职责。完善出台《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文件,形成县级层面工作责任清单和问题清单,推动法治建设职责具体化、制度化。创新开展一把手电视述法活动,全县28个县直部门和15处镇街主要负责人公开接受全县人民群众的评议,让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尊法、信法、用法意识。

三是创新落实法治建设重点任务。全面启动推行法治建设党委巡察全覆盖全省试点工作,纳入第十五届县委巡察范畴。结合镇街赋权,创新镇街智慧执法+执法监督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四级监督体系建设。聚焦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台《汶上县2022年法治为民十件实事项目》,召开法治为民十件实事新闻发布会,彰显法治护民针对性。建立法治建设重点工作红黄蓝榜季通报制度,开设全面依法治县工作简报,及时通报反馈工作亮点和问题短板,2022年共编发通报3期、简报6期。加强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工作,积极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对全县27个县直部门、15个镇街法治建设情况进行实地督查找短板、查问题、摸原因,总结典型经验7篇。

四是全力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2022年,全县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55件(含2021年结转8件),现已结案40件,维持19件,调解和解11件,驳回6件,撤销2件,确认违法2件,直接纠错率10%,调解和解率27.5%。积极履行行政应诉职责,继续确保行政应诉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开展全县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中旁听庭审观摩活动,下发了加强和规范行政应诉工作意见、完善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等文件,建立了行政应诉工作三三制备案制度。2022年,共接收一审行政应诉案184件,结案173件,其中行政机关败诉7件,败诉率4.05%,行政应诉败诉率较2021年(败诉率14%)大幅下降。

五是严格规范推进行政执法工作。全面开展四级监督体系建设的创新性工作智慧郭楼监管平台已进入实战阶段;智慧白石智慧中都监管平台已安装完毕,平台+网格功能已成功运行,正进一步融合平台+执法平台+监督等功能。深入15个镇街及8县直部门进行实地调研,积极开展赋予镇街行政执法权研究。组织全县1623名执法人员开展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参训率达到了100%,总参考率91%32个部门参考率100%,获评全市优秀组织奖。聚焦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执法领域开展专项行政执法监督活动。2022年,通过济宁执法网上办案系统录入行政处罚(强制)案件489件,其中移动端济宁执法”APP录入295件,电脑端录入194件,有力推动了全县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促进了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

(三)强化责任落实,全面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

一是持续推动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落实。公布普法责任清单履职评议实施办法,制定责任台账,实现普责任量化、细化、精准化,推动形成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全民普法大格局。2022年,共组织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50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6万人次,发放法律宣传单页53000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630余次。参与承办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为汶上加油干系列宣传活动,并获得优秀组织奖。组织全县各乡镇360个村选出1000余名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并开展相关法律培训。

二是创新形式开展线上普法宣传。通过法治汶上微信公众号、法治中都抖音号、智慧汶上开设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家在汶水上普法云课堂、普法夜校、谁执法谁普法线上法治宣讲等新媒体栏目,多渠道、多角度广泛宣传宪法、民法典、行政法规等法律知识。2022年,全县76家普法责任单位均开设法治专栏,制作抖音小视频53期,向市级以上媒体推送普法信息354余篇,被采用279篇,组织专业法律工作者录制25期《民法典》解读小视频,被学习强国济宁学习平台采用。

三是积极拓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基层调度乡镇(街道)法治阵地建设情况,结合我县儒家文化、大运河文化,谋划法治建设结合点。目前,全县建有法德文化主题公园(广场)、法治长廊等普法阵地505处,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59个,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49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0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42个。

(四)坚持点面结合,全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

一是突出重点,构建全业务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在原有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在县总工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0 个部门相继成立公共法律服务室(法律援助工作站),满足群众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需求。整合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人民调解员等多方面资源,组建汶上县巾帼律师法律服务团”“民营企业专项法律服务团 ”“乡村振兴法律服务团等专项法律服务团队,有的放矢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在县政务服务中心配置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亭,为群众提供24小时法律服务。

二是关注难点,精心打造民生工程。发挥法律援助服务民生作用,分别与相关单位联合设立家庭妇女、未成年人、农民工讨薪、退役军人维权保障绿色通道,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法援蓝天。创新公证三个优两个一服务模式,对残疾人办理公证实行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办理,严格贯彻落实46项全省最多跑一次公证服务事项及证明材料清单制度,扎实推进 跨省通办;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不动产+公证联办业务,办理不动产+公证联办业务近50 件;公证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市局宣报省厅抖在看公证小视频2篇,在省级以上媒体刊登公证专题宣传稿件13篇。2022年,共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62件,办理各类公证事项636件。

三是强化公职律师设立。按照上级要求,党政机关要求全部设立公职律师,汶上县党政机关应设立公职律师37家,已设立37家。县级行政执法机关全部设立公职律师,县级行政执法机关应设立26家,已设立26家。为切实发挥公职律师作用,解决公职律师短缺问题,实现公职律师服务全覆盖,出台了《关于建立县级公职律师库搭建跨部门统筹使用平台机制的通知》(汶法办发〔202214号)。

四是紧抓要点,奏响法治乡村振兴进行曲。围绕法治乡村建设任务,结合法律顾问一月一主题项目,多措并举推进法治进乡村,构建了多部门宣传形成合力、多形式宣传营造氛围、多层次宣传全员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格局。2022年,共开展集中宣传活动1200场次,提供法律咨询和纠纷调解489件,协助审查、修改各类合同110件,总服务时长达14000小时。

(五)积极主动作为,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主动作为,着力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一是健全完善县级调解中心、15处镇街调解中心和360个村(社区)三级调解组织,建立道路交通、金融消费等8大行业性调委会,成立医患纠纷、校园安全等专业性调委会,打造基层矛盾化解新格局。二是选优配强人员力量。选优配强了1643名调解员,定期举办人民调解员培训会议,每年开展一次案卷评查,切实提升全县化解纠纷能力,先后涌现出马扎书记老孟工作室百姓话吧等大批调解特色品牌。三是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在法治汶上公众号创建小调解·和万家专栏,联合一办三所两中心开展联动共建保稳定工作,联合县法院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进一步深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措施。2022年,全县镇村调解组织共化解矛盾纠纷1624件,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820件,其中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接待婚姻纠纷430对,成功化解424对,成功率98.60%,金融消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23件,道路交通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42件。录入智慧调解系统案件1208件,制作调解卷宗352件。抽调律师陪同县级领导接待群众来访近40余人次。

二是主动提升构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新格局。启动15处司法所提档升级工程。与县委编联合下发《关于明确乡镇(街道)司法所机构职能和人员编制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司法所职责、完善机构设置,充实人员力量,推进司法所政治、业务、组织队伍、保障能力等建设再上新水平。

三是创新管理模式创建智慧矫正新格局。在全省率先推行队建制,创新矩阵式运行模式,形成了大队中队司法所三级联动监管机制,实现了对社区矫正程序的全链条、闭环式规范管理。20229月在山东省大数据局2022年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评选中,汶上县司法局智慧矫正工作的创新经验做法在全省评县级优秀案例。2022年,全县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234人,解除253人;开展判前社会调查评估242件;办理居住地变更13件;办理请销假247人次;下达训诫处罚29人次,警告处罚16人次;提请撤销缓刑1人。截至目前,全县在册社区矫正对象264人,其中缓刑255人、假释6人、暂予监外执行3人。

二、围绕一个抓手,实施七项工程全力开创法治汶上建设新局面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全面依法治县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年2023年,汶上县司法局将坚持“1234”工作思路,围绕一个抓手,实施七项工程,践行法治为民,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县,不断开创法治汶上建设新局面

一个抓手,即以争创第三批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县为抓手,大力实施七项工程

一是实施党建铸魂强基固本亲民工程。始终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坚强领导,实施党建水平整体提升工程,推进党建铸魂 法治护航党建品牌建设,锤炼作风,提升精气神,锻造群众靠得住、信得过的司法行政干部队伍。

二是实施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助民工程。将深化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推进执法力量和执法监督双下沉工作相结合,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推进执法力量下沉一线、服务一线,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水平。

三是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润民工程。印发“2023年法治为民十件实事并推动落实。创新普法形式和载体,以实际成效迎接省市八五普法中期验收。

四是实施非诉化解争议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安民工程。进一步完善调解、复议、仲裁等非诉多元化解纠纷机制,积极参与融入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四调联动。

五是实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惠民工程。完善优化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公共法律服务中都行建设品牌工程,深入开展村(社区)法律顾问一月一主题活动,打造汶上法律服务品牌,引领服务提质增效。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品牌系列活动。

六是实施“智慧矫正”中心建设护民工程。以社区矫正工作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主线,着力从改造优化场所、规范功能室布置、完善设施设备、提升管理教育效能等方面着手,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

七是实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利民工程。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优化提升惠企法律服务,一体化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助力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县司法局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