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聚焦企业、群众诉求,坚持“公正、公平、便民”理念,加强专区建设、突出公开重点、扩大政务参与、深化业务融合,政务公开与审批工作深入推进,为企业群众提供易获取、高精度、体验好的政务公开服务,企业、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进一步保障,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一、政务公开专区“五”分格,夯实公开“新地基”
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按照政务公开专区设置规范,充分考虑中心现状,结合现有场地条件,进行合理布局,打造集政策咨询、政府信息查询、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政务公开服务平台。专区分自助查阅区、信息公开申请受理区、政策解读发布区、便民服务区、等候休息区五大板块,在显著位置设置政务公开专区标识,配备查询机、电脑、打印机、展示架等设施设备,编制高频事项手册、办事指南二维码矩阵,方便群众现场查阅政策文件、填写依申请公开申请表。同时设置政策咨询综合服务台和信息申请受理窗口,配备1名专职受理人员和2名帮办代办人员,为企业、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引导、接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等服务。通过升级“硬件”,完善“软件”,改善“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体验,筑牢政务公开基础,提升政务公开质效。2022年,公开许可申请26855条,批准行政许可26805条。
二、抓好重点领域“五”公开,打好公开“组合拳”
一是政务大厅布局公开。在一楼大厅内外配备楼层索引6处,每一层功能区均设置区域指示牌,方便办事群众快速查找窗口,实现“最短路径”。配备智能迎宾机器人,具有向来客介绍中心概况、介绍事项办理、引导办事群众、人机交互等功能,给办事群众以科技感体验。
二是智慧政务公开。整合排队叫号、自助服务、微信公众号在线服务、统一信息发布多个功能,为办事群众提供在线预约、实时取号排队、自助打证、自助申报、自助填表、便民缴费等服务,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多个事项在线办理服务。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业务办结即可对现场服务“一次一评”,将企业和群众评价满意度作为年终政务服务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置210个窗口评价器,企业和群众可通过评价器、微信小程序、政务服务网等多种渠道对业务办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三是先进典型公开。每年开展4次“树标杆、当表率”和“三亮三比”活动,每季度评选出“流动红旗窗口”6个,党员先锋等服务标兵8名,模范先锋岗10个,在全中心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培养造就一支作风过硬的“铁军”。
四是政务服务公开。牵头完成全县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共认领并发布事项目录6683个,发布实施清单6376个,全部在县政务服务网进行展示。编制共公布《行政许可清单》、《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一次办好清单》等各类清单24个,印制《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行政审批服务指南》、《基本建设项目审批要素保障一本通》《汶上县邮帮办服务指南》《社会事务领域服务指南》等服务指南和业务手册,便于群众了解业务,2022年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
五是营商环境公开。大力提升企业和群众政策知晓率,在县政府网站设立优化营商环境专栏,及时更新惠企便民政策及解读。截至目前,共发布工作动态340条,政策文件、解读272条。举办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在济宁市电视台举办“大品牌构建中介超市,全链条助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力打造‘济易办’智慧政务大厅”两场汶上专题新闻发布会,全县19个牵头指标单位立足各自主责主业召开了22场新闻发布会,进一步增强了营商环境影响力。
三、政务公开“五”促进,跑出服务“加速度”
一是以政务公开推进惠民政策落地有声。在县政府网站设立惠企政策专栏,及时更新惠企便民政策及解读,由“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通过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自助服务终端多种渠道,发布工作动态,宣传便民利企惠企政策,让办事群众及时了解、及时享受政策红利。
二是以政务公开助力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坚持“项目为王,落地为要”理念,主动担当作为,以政务公开为抓手,强化职能发挥,创新实施并大力宣传公开工程建设项目“四个一件事”审批模式,提升项目建设单位便利度,一件事一次办,全力保障项目要素办理,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行政审批力量。
三是以政务公开助力政务服务升级提效。创新“跑一趟腿,办多个事”、“服务企业,双向激励”工作机制,打造76个“一件事”集成办服务,推进政务服务“集成办”、“一次办”,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典型做法在省委办公厅今日信息(专报)第347期刊发。在全市率先实现社会事务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效率提升了70%。省内首创“政务服务中心+跨省通办”新模式,实现就近办理、跨区域办理、跨省通办。推行“无感审批”,助推智慧政务升级。
四是以政务公开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多渠道公开发布优化营商环境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集中宣传月活动,实施县乡联动,在全县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浓厚氛围。扎实做好联系服务企业工作,对全县存量企业入企走访,发放惠企政策、联系卡,研发“码上诉求,我来帮办”微信小程序,拓宽企业诉求渠道,搭建政企联络平台,企业诉求统一收集、快速推送、及时解决,做到企业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五是以政务公开助力工作创新突破。打造“静默认证免审即享”,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享受惠民补贴的“汶上模式”,经验做法被国务院“放管服”简报、省营转办简报刊发,省政府主要领导签批肯定,获评市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大品牌构建中介超市,全链条助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112家中介机构入驻中介超市,开发全省首个“汶上中介”手机App,实现了项目单位选取中介机构“零跑腿”、不见面审批。在全市率先建成启用了“多测合一”信息服务平台,借助平台应用、数据赋能、流程再造,建设项目测绘环节平均用时缩短50个工作日,全县年测绘费用减少20%以上,节约资金500万元,减轻建设单位负担,提升审批效率,优化政务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