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香针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治理农村高价彩礼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汶上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要求,积极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工作中确立了以群众满意得实惠为目标,以实施移风易俗“五大工程”为抓手,坚持“文明、节俭、传承”的原则,突出正面引导、以文化人,扎实推进“一约四会”建设,大力倡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新风,在遏制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确保工作时效。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点移风易俗工作,连续列入“三重”工作重点推进,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常委宣传部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责任单位和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负责指导协调移风易俗推进工作。各乡镇(街道)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把移风易俗作为当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组织力量深入调研,突出重点,精心部署,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同时,县民政局成立了局长为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移风易俗工作督导小组,包保乡镇,责任到人,形成督导常态化。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坚持宣传发动与教育引导同步进行,县电视台多个时段连续播出移风易俗主题的宣传标语和《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的倡议书、移风易俗公益广告。各乡镇(街道)驻地显著位置喷绘制作永久性宣传标语、移风易俗文化墙画、宣传栏,悬挂条幅幅。村居主要街道、文化大院和文化广场等显著位置制作移风易俗文化墙画和宣传栏,制作永久性宣传标语,张贴悬挂村街红白理事会组织机构人员、理事会章程、红白事办事流程等内容。编写制作倡议书、宣传折页、移风易俗宣传画,结合民意“5”来听活动,将宣传材料发放到每户群众手中,向群众宣传移风易俗政策和内容,宣传红白理事会组织机构和章程,让群众熟知移风易俗电话测评内容。利用微信群及各单位微信公众号开辟移风易俗专版,运用手机报、短信平台,利用温馨提示的方式,向全县所有手机用户发送移风易俗方面的信息,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
(三)强化督导,严格考核。县委、县政府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定量指标。按照上级要求,在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排名靠后的乡镇,精神文明考核不能确定为“好”等次;县文明委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评选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的前置条件,工作不力的,取消评选资格。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加大对全县移风易俗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抓好关键环节,重点工作推进有力
(一)全面提升红白理事会建设。充分掌握各村居(社区)红白理事会在管理运行、发挥作用、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结合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结合日常管理情况,及时健全完善各村居(社区)红白理事会组织。原则上会长一般由村居(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要指导各村居(社区)将德高望重、甘于奉献、组织协调能力强、村内有影响力并热心此项工作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职工、老军人、老教师和群众担任。对不发挥作用或作用发挥不明显的红白理事会予以调整。要求各镇街指导各村居(社区)红白理事会明确一名村(居)“两委”干部作为工作联络员,负责做好向镇政府及时报告红白事信息和办理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
(二)打造“以文化人”工作品牌。从解决群众思想观念入手,充分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紧密结合,常态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千场大戏进农村”、“万场演出惠民生”、“戏曲进校园”、“文化志愿服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等文化惠民活动,实现文化惠农覆盖率100%。利用乡土讲师团、开设儒学讲堂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党的政策、活跃文化生活,打通基层宣讲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最后一公里”。 广泛开展由群众参加的移风易俗文艺节目创作比赛,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让广大群众在新闻乐见的演出中,道德受到滋润、思想得到提升,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三)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创新不同形式,设计开展不同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广大群众做移风易俗的参与者、实践者。各乡镇积极开展以移风易俗为内容的 “新农村新生活”培训50余期。县妇联发出评选“不要彩礼好媳妇”的号召,各乡镇积极响应,汶上街道不要彩礼好媳妇、寅寺镇零彩礼好媳妇、康驿镇推出“不要彩礼的丈母娘”等先进典型被县电视台宣传报道,刘楼镇发出“不要彩礼,要个好女婿”的倡议,中都街道开展未婚女青年“不要彩礼,从我做起”宣誓承诺活动。注重家风建设,杨店镇依托原民俗展馆改建家风家训展馆,通过宣传先进典型事迹,用孝悌和睦家风带动婚丧嫁娶新风。各乡镇积极组织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机关干部深入集市、村居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广泛组织开展签名承诺活动。
三、活动深入扎实,群众满意度逐步提升
“推动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乡风”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效果也开始显现。一是消除攀比现象,减轻了百姓负担。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引导,让广大农村减少了“你办我也办”的盲从行为与“你好我更好”的攀比风,减轻了农民负担。二是践行文明行为,提升了村民素质。推动移风易俗,引导村民自觉摒弃婚丧陋习等不良风气,形成了淳朴友善、勤俭节约、邻里互助、孝老爱亲良好风尚,达成“不比面子比文明”共识。全县积极开展美德新星、文明家庭、优秀家庭角色评选活动,既倡导“薄葬”又倡导“厚养”,进一步推动了敬老爱老良好风气的形成。三是密切干群关系,实现了村美民安。党员干部、先进典型等公众人物带头移风易俗,不仅净化了社会风气,而且提高了群众威信,密切了干群关系,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容村貌也发生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