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70830004335238P/2022-04899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成文日期: 2022-11-02 发布机构: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废止日期: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汶上县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2-11-02 14:48 信息来源: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分享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工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标准要求,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聚力实施“产业立县、制造强县”,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攻坚重点产业提升、优质企业培育、企业技术创新、数字赋能产业、安全绿色制造、服务品牌创建六大行动,守牢底线、建强队伍、助企攀登、创新争先,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1-9月份,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4%,居全市第3位,高于全市平均1.34个百分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6家,居全市第3位;制造业技改投资完成34.3亿元,下降32%,居全市第13位。1-8月份,全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33.5%,预计居全市第7位。上半年,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34%,居全市第3位,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4%、提升0.4个百分点,均居全市第4位。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突出党建引领,坚决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研究制定了《2022年度党建工作要点》、《2022年度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2022年度宣传思想引导工作方案》等,明确了局领导班子、科室负责人具体职责。印发了《中共汶上县工信局党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5项突出问题,将整改落实措施落到实处。全面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和局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上级最新精神要求。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截至目前,召开局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10次,党建工作专题会议7次,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1次,局党组民主生活会1次、系统党委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会议1次。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作用,在保证机关基本运行前提下,组织34名机关干部参与下沉社区服务疫情防控工作,落实24小时社区值班值守,让“党旗在防疫一线飘扬”,全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二)抓牢主责主业,夯实工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一是深抓产业提升强制造。制定三大主导产业三年推进计划和2022年工作推进计划,明确发展方向和路径,将集群发展目标细化到链条企业、支撑项目,深化“群长+链长制”,坚持“敲开核桃”,逐一分析三大产业主导产品,梳理了工程机械配件、汽车零部件、应急装备、加氢精细化工、合成树脂/工程塑料、塑料助剂、磷系化工、硅基新材料、电子特种气体、消毒剂系列等11条核心产业链,绘制了产业链图谱和上下游产品图谱,重点企业全部卡位入链,一链一策精准突破。1-9月份,纺织服装、高端装备、绿色化工三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4.7亿元、25.4亿元、29.6亿元,分别增长10.4%、15.9%、5.4%。

二是狠抓企业培育促提升。深入推进助企攀登活动,建立了66家攀登企业“一企一培育方案”、强企俱乐部和优质高成长性企业培育方案。通过化解问题诉求,加大惠企政策宣贯,共为攀登企业落实各类政策资金6.17亿元、发放贷款2.6亿元、落实人才公寓55套、招聘各类人才和普工600多名、解决土地预支新增指标730.26亩。建立43家拟纳统企业台账,纳入月度数据监测体系,每月跟踪指导,做好精准服务。6月2日,全市助企攀登惠企政策落实暨产业研究现场推进会议成功在汶上县召开。1-9月份,全县工业企业纳税过千万元14家,其中制造业企业6家(中银电化9787万元、新风光电子3900万元、李尔汽车3678万元、金成股份3162万元、 辰欣制药2364万元、如意技术1624万元)。

三是抢抓项目推进夯基础。滚动实施“百项技改”,科学编制工业和技术改造导向目录,梳理工业新上和技改项目113项,其中技改项目90项。对65个新开工项目逐一明确了备案立项、开工纳统、竣工时间节点,建立台账对标对表,每月调度靠上帮扶,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加快建设、尽快纳统、早日投产,爱特兰化学、汉峰新材料、中科新材料等重点项目投产发挥效益。加快推进智能制造,鼓励企业推动生产工艺优化、流程优化、管理优化,从简单的装备工段改造转向整条生产线改造,打造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以华首重工、华力机电、西曼克为重点,积极培育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工业互联网示范标杆企业,年内实施30个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3个项目入选省级重点数字经济项目库。

四是紧抓研发创新蓄动能。引导企业按照研发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有项目”的标准,加大研发创新投资,加快技术成果转化。目前,全县累计建设制造业研发机构55家,16家企业24个项目获批2022年度省级技术创新项目,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4家企业入选2022年度山东省首台(套)名单、4家企业入选省质量标杆。新风光电子获批省第六批首版次高端软件和山东省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华力机电获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鸿瑞轩服饰获批第二批DCMM贯标试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五是细抓企业服务优环境。组建政策研究专班,聚焦国务院稳经济33条、省振作工业经济28条、省四批“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市稳定经济增长43条及帮助市场主体纾难解困26条等系列政策,梳理出“社保、金融、税收、人才、技改、企业培育”等6类84条的惠企政策专包,举办了全县优质工业企业培育专题培训班、全省“百园技改”汶上开发区线上专场对接会、省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解读培训会等,取得良好效果,4家企业获得山东省智能化技改奖励。搭建了汶上县政策服务“云管家”平台,提高政策知晓率、企业获得感。制定《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汶上县优秀企业家表彰奖励办法的通知》等文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4月25日县委、县政府对2021年度优秀企业家进行了表彰奖励,9月27日召开了全县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工作推进会议,极大激发了广大企业家创新创业的激情和发展信心。从骨干企业、“瞪羚”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中筛选了9名企业家,参加工信部“专精特新”领军人才专题培训班;组织23名企业家到工信部电子五所(赛宝研究院)进行了产业升级研讨培训。快速落实技改基金,今年汶上在全市率先出资1500万元跟投市工业技改基金,华首重工、金成技术2家企业获投3000万元,分别成为全市前两期技改基金投资中落地最快的项目,受到市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的通报表扬。4月25日大众日报以《汶上跟投企业技改基金》为题,6月1日大众日报以《济宁技改基金把财政专项资金“事后奖补”变为“事中投入”》为题,介绍了汶上县经验做法。

六是常抓调度监测稳运行。完善工业经济运行调度通报考核机制,县政府分管县长定期召集全县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分析会,研判经济运行走势,剖析存在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措施。每月8日前,调度规模工业企业上月产值、用电量、税收、技改投资,双“80”企业上月营收、利润及产销存情况。每月25日前,调度规模工业企业上月营收、利润完成情况,形成工业经济运行月报。抓住每月前7天和后7天两个关键时期,会同统计部门到乡镇街道、园区、重点企业督导,确保数据准确填报、项目及时纳统。每月通报产值、技改投资,项目开工率、备案率、纳统率等指标排名,着力增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的科学性。

(三)守牢发展底线,努力提高工作统筹水平

树牢安全环保理念。坚持“一岗双责”,印发了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梳理分级分类监管企业名单,相继开展了停工停产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粉尘涉爆企业、“两重点一重大”企业专项检查。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大力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持续抓好省委省政府“八抓20项”创新举措落实,指导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加强企业本质安全建设。抓实非危化品化工企业驻点监管,对企业开展安全审计式检查,截至目前帮助企业排查隐患785条,全部实行了闭环管理。开展化工园区安全整治,对发现的12项问题进行重点督导整改,目前8项问题已完成整改,其余4项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确了工作时限。做好重点时段空气质量保障,对中银电化、北汇玻璃和鲁玻玻璃派员驻厂监管。做好商混、石材、机制砂石企业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严格“两高”项目审核把关,指导铸造行业提升工艺水平。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强化工业行业疫情防控督导,指导工业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切实发挥县企业疫情防控组牵头作用,制定《汶上县企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汶上县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汶上县企业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流程图》等制度文件,持续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工作,4月份以来,共检查1405人次,检查企业3112家,停产处罚4家。加强跨省、市货物运输车辆管理,4月份以来共计办理通行证1574辆,保障企业物资运输畅通。着力化解信访诉求。突出抓好原凤凰集团、泰康集团等国有企业破产领域以及盐业改革遗留问题等信访问题和矛盾调处,努力化解信访积案。明确一名班子成员负责信访、破产工作,抽调人员组建了信访化解专班,定期对系统内信访隐患进行排查、分析研判,对于苗头性的问题提前了解情况,力争做到早化解、早预警、早稳控。严格法律程序,积极稳妥推进破产工作。职工债权兑付、临时工劳动关系认定等工作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确保各项工作依法依规开展。加大对重点人物的稳控力度。严格落实各项稳控措施,对排查出的重点人物加大稳控力度,强化稳控措施,确保在重要活动期间不出现到省进京上访事件。市交办的4件信访积案已全部化解。

(四)加强作风建设,锻造一支善作善成的工信队伍

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倡树“工于事、信于行”的干事理念。每月开展科室执行力评比公示,实行“红黄蓝”管理,与年度评先树优挂钩。制定机关干部年度培训计划,争取每名干部都上台讲业务、讲思路、讲心得,同时邀请专家、企业家授课,让工信干部成为抓工业的行家里手。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成立10个工作组,联系包保镇街、企业,每周到企业开展工业运行、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督导调研服务活动,及时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强化规矩意识,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坚决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踩“高压线”,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业增速放缓,今年以来,受市场需求不足、企业预期减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县规上工业增速持续下滑。特别是9月份当月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9月份当月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3.4亿元,同比下降12.8%,较上月下滑19.8个百分点。作为支撑指标增长主力军的采矿业,受价格下降影响,9月份产值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较上月下滑9.4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压缩。随着企业运输成本、人力成本的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压缩企业利润空间。1-9月份,全县工业企业亏损家数为52家,亏损额0.64亿元,亏损面28.9%。企业投资乏力。截至9月底,全县在统技改项目65项,其中,制造业技改项目63项,6月份以来仅新纳统技改项目10个,技改投资增长潜力不足。受整体环境影响,部分原定月度纳统企业指标完成情况难以达到时序进度,月度纳统企业不足。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汶上的“三步走”战略的关键一年,县工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各项稳增长工作部署,全力以赴保运行、强动能、创亮点,各项工作“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产业立县、制造强县”不动摇,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两大重点,聚焦企业、项目两个着力点,加快实施“重点企业培育、补强产业链条、强化项目投资、数字赋能产业、科技创新支撑、优化服务保障”六大行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长。

(二)工作目标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比35%以上,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以上,高端装备、绿色化工、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实现65亿元、65亿元、40亿元,达到170亿元,市对县考核指标保五争三。

(三)工作措施

一是以企业培育为核心,壮大制造业规模。坚持把培育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深入实施助企攀登。在全面评估现有66家攀登企业成效的基础上,按照“有发展目标、有支撑项目、有创新研发、有竞争力和成长性”的标准要求,扩增攀登企业,总数达70家左右。大力攻坚强企俱乐部建设,在紧盯现有“双80”重点企业、攀登企业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李尔汽车、西曼克技术、汉峰新材料、信敏惠化工、中科新材料等增量大企业,加大运行监测力度,发挥“驻企干部、帮扶小组、专属经理、产业专班、要素保障组”5支力量作用,明确企业攀登目标、支撑项目、政策落实和问题诉求四本台账,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助推企业攀登进阶,力争培育新增过10亿元企业2家、过亿元企业10家。加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优质工业企业培育,建立辰欣佛都药业、新风光电子、康姆勒发电机、鹰联光电、海纬机车等69家优质工业企业梯度培育库,对照国家、省市标准条件,联合省企联、政和科技等优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找准企业短板缺项,提前精准辅导,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等10家以上,市级单项冠军、创新型中小企业20家以上。持续跟踪培育“种子”企业、“准规上”企业,会同统计、税务部门摸排建立2023年拟纳统企业台账,纳入月度数据监测体系,高度关注月度纳统企业,重点跟踪指导,确保应统尽统,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以上。

二是以强链补链为方向,培育主导产业集群。树牢产业链思维,把产业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按照“沿链谋划、龙头牵引、打造生态、集群发展”思路,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围绕已梳理的11条细分核心产业链条,落实“九个一”工作机制,一链一案、一链一图。继续深入研究上下游关联产业、配套产品,现有企业全部卡链入位,形成以链主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链架构;搭建企业合作对接平台,推广“济品济用”活动,加强本地企业间沟通协作,推动产业链配套本地化,实现企业联合发展;系统筛选招商目标企业,建立产业链强链补链重点项目库,引导企业按照产业链分工谋划项目、新上项目、招引项目,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拓展、向中高端提升。

三是以项目投资为抓手,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继续实施“百项技改”工程,2023年实施101个项目、总投资297.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1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43个、过5亿元项目3 个。高端装备产业重点推进金成技术研发及运营支持中心建设、领秀新能源氢气瓶、亿昌装配式建筑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智造研发(二期)、新风光电子储能及地下防爆产品、华首新能源年产30万套新能源电动车桥等项目建设;绿色化工产业加快推进汶华香料13000吨/年香兰素生产基地、华宇同方一万吨电子特种气体、邦达煤化工年产5000吨邻苯基苯酚、长胜新材料二期、汉峰新材料二期、爱特蓝化学8万吨三氯氢硅1.2万吨四氯化硅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纺织服装产业重点推进时尚智造产业园、爱德士ASICS智鞋基地(二期)、大爱服饰C2B2S2C产销协同供应链平台、斯凯奇鞋业(中国北方)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对接“百亿基金、百亿担保”,推动银行机构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合力保障项目建设。积极对上争取,重点抓好智能化技改奖补、项目贷款贴息等惠企政策支持。

四是以数字赋能为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打基础、建平台、促应用,加快5G基站建设,年内新建5G基站200个以上。加快数字化改造步伐,依托三大运营商技术支持,引进智能制造专家及数字服务企业,开展智能化诊断,量身定制提升方案,谋划实施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推动企业机器换人、设备上云、智改数转,年内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20个以上。开展企业现场对标活动,组织企业观摩省内外智能制造优势企业,学习借鉴成功案件。引导华首重工、华力机电等重点企业创建省市级5G典型场景应用、设备上云标杆。争创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示范场景等2个以上。聚焦华儒电商产业园等新业态集聚区,加快培育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服务、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着力提升数字产业规模,年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

五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增强企业竞争力。围绕研发机构培育普及、创新平台晋档升级两大任务,坚持创新思维,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效运用各级各类惠企政策,引导创新资源向制造业集聚,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推动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省市技术创新项目、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年内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10项以上,分别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企业2家以上。通过开展不同行业对标学习,引导企业全员创新创造,助力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打造更多质量标杆企业。强化新产品研发推广,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35%以上。评选表彰优秀企业家,弘扬企业家创新企业精神;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分产业、分层次专题培训,引导企业家不断增强战略思维,提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

六是以优质服务为保障,助力企业攀登进阶。树牢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理念,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及时性和有效性。发挥好政策服务“云管家”平台作用,畅通问题诉求渠道,把“企业找政策”更多转向“送政策进企业”,帮助企业快速对接政策干货、精准享受政策红利、尽快转化为企业效益。持续做好月度工业运行预报、分析,及时发现重点行业、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以全省工信系统三级联建模范机关为契机,深入开展好“干部上讲台、科室执行力评比、对标先进创亮点、干部下基层进企业”四项活动,打造六型模范机关、提升六种能力,全力打造有求必应、无需不扰的服务环境。突出抓好信访问题和矛盾调处,努力化解信访积案,及时处置清欠线索,督促企业落实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主体责任,守牢疫情、安全、稳定、环保等一排底线。


信息来源: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