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汶上县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
|||
|
|||
公告内容
草案内容
草案解读
决策依据
我要发表意见
为了推进汶上县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均等化,优化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布局,建立完善的全民健身网络体系,履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体育工作的部门职责,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委托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汶上县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的编制工作。本次规划以“摸家底—定标准—优布局—展特色—强保障”为工作主线,首先对背景、政策、规范的分析解读,对先进经验的对标找差,通过实地踏勘、会议座谈、问卷调查,摸清底数;其次确定配置标准、优化布局,最后确定近期建设计划、提出实施建议。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汶上县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的意见,社会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向我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意见征集为2022年10月30日至2022年11月30日。 电子邮箱:wsxtyzx666@163.com 地址:汶上县中都街道圣泽大街东段华翔热力集团7楼 联系电话:0537—6530620 汶上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2022年10月30日 一、规划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为落实国家战略,推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优化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布局,建立完善的全民健身网络体系,特编制本规划,为汶上县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二、规划依据 (一)国家规划及政策文件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二)地方规划及政策文件 《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山东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山东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山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济宁市“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济宁市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等。 (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22修正版)《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82号)《城市用地分类不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2018)《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TD/T1062-2021)等。 (四)相关规划及材料 《汶上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汶上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汶上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汶上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报批稿)体育主管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等。 三、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聚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结合汶上实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需求,特制定此规划。 四、规划主要内容 (一)规划对象 指由政府投资、筹集或引导社会资金兴建,向大众开放,满足大众体育锻炼、观赏赛事以及运动员训练竞技需求的社会公益性体育活动场所。 (二)规划范围和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为县域,包括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外各镇村。规划期限与《汶上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相协调,近期规划是2021-2025年,远期规划是2026-2035年。 (三)规划目标 补齐公共体育设施短板,凸显体育产业特色,通过“补短板、强基础、惠民生、兴产业”,将分级体育设施串联成网,以“体育+”的模式引导特色发展,鼓励社会主体和市场力量参与,构建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体系。2025年,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均公共体育用地达到0.3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每万人拥有1.0块足球场,建成十五分钟健身圈。至2035年,构筑完善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化服务体系和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体系,人均公共体育用地达到0.8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6平方米,每万人拥有1.1块足球场,构建五分钟健身圈。 (四)配置标准及需求分析 1、公共体育设施分级体系 中心城区:形成县级—居住区级两层体系,其中居住区级分为十五分钟生活圈、十分钟生活圈、五分钟生活圈三级配置。 中心城区外各镇村:按照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分为三十分钟生活圈、十五分钟生活圈和五分钟生活圈三级配置。 2、配置内容 中心城区: 县级:应配置公共体育场、公共体育馆、公共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公园(健身广场);其中公共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和公共游泳馆可合建。 居住区级: 十五分钟生活圈应配置大型多功能运动场地,可配置全民健身中心; 十分钟生活圈应配置中型多功能运动场地; 五分钟生活圈应配置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和室外综合健身场地。 中心城区外各镇村:三十分钟生活圈应配置多功能运动场,可配置全民健身中心;十五分钟生活圈应配置球场;五分钟生活圈应配置文体广场和健身场地。 3、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及用地需求 中心城区内,县级公共体育设施按照0.3-0.4m/人计算,居住区级公共体育设施按照0.3m/人计算;镇村区域内,人均标准参考城市标准,按照0.3m/人计算。 2035年汶上县县域人口79万,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33万人。中心城区县级公共体育用地9.9-13.2公顷,居住区级公共体育用地9.9公顷。中心城区外各镇村公共体育用地13.8公顷。 (五)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 依据联系公共交通、结合城市开敞空间、融合其他城市公共功能、突出城市地域特色的空间布局原则,按照中心城区布局、城区外围各乡镇布局、全民健身网络规划、附属体育设施规划指引、足球场地规划五大模块来进行布局规划。 1.中心城区 形成“一心、多节点、两廊、全网络”公共体育设施均等化网格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心”是指汶上县体育中心,位于泉河新城片区,含体育馆、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和全民健身广场,再加上体育公园,形成县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多节点”是指由居住区级体育设施形成的节点,结合老城区有机更新,实行新老城区差异化配置,划定6个十五分钟生活圈、16个十分钟生活圈、34个五分钟生活圈,采取“独立占地+合建”的建设形式,形成“集中式+分散式”的均衡布置,构建居住区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两廊”是指依托北泉河和东护城河形成的两条滨河休闲健身长廊;利用现有的河流优势资源,结合滨水公园绿地,将体育健身设施和场地融入到生态环境中,以休闲健身运动为主,体现出汶上特色的体育空间。“全网络”是指通过在居住区中心、街头广场、沿街绿地中设置规模不等的健身场地,并结合城市慢行系统和绿地系统,形成有机连环的体育健身网络。 2.城区外围各乡镇 着重加强乡镇、农村地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基于“集约节约、共享共建”的原则,结合乡镇的公共中心、居住社区布置,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至2035年,以乡镇为单元形成12个30分钟生活圈;以集聚提升类(或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等)村庄为中心,构建半径2公里左右、人口规模3000-8000人的15分钟生活圈75个。 3.全民健身网络 一是规划健身步道。结合自然公园、人文景点,依托水系绿道、生活性道路,打造城市慢跑路线;依托昙山等山体建设登山健身步道、山地自行车道、旅游景观道“三位一体”的登山健身步道系统,串联郊野旅游资源,规划约46公里的主要健身步道。二是规划自行车休闲网络。沿中都水库、泉河、东护城河等河流水系、城市绿地系统及大型居住区周边的自行车健身道,规划主要自行车骑行道合计约 230公里,建成自行车绿道体系。 4.附属体育设施 一是规划单位附属体育设施2035年开放率达到80%以上。其中,有条件的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场地,新建学校做好教学区域和体育场地的相对分隔,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应有条件进行开放。二是市场化体育设施综合利用规划。主要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民办商业化体育健身设施、场所建设,丰富市场供给。 5.足球场地 至2035年,规划足球场地85处。其中,原则上每个十五分钟生活圈宜结合生活圈公园布置1个7(8)人制足球场,每个十分钟生活圈宜结合文体中心或社区游园设置至少1个5人制足球场,形成十分钟足球健身圈。按照汶上县教育专项规划,各学校应配套建有足球场地,有条件的新建学校应全部配建 11 人制标准足球场。 (六)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到203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以体育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为基础、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特色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形成“一核、两廊、两区、多点”的体育产业功能区布局结构,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一核”是指围绕汶上县中心城区打造现代体育功能核心区的综合服务区。“两廊”是指依托泉河和济北旅游大道形成的两条健身休闲长廊。“两区”是指北部山地生态户外运动休闲区和南部的运河文化运动体验区。“多点”是指依托相应资源策划一批体育产业有关的特色项目,比如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园、运河古城体育小镇、莲花湖体育小镇、昙山运动谷等。 (七)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实施的2021-2025年规划重点是:(1)体育中心(体育馆、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2)体育公园的建设;(3)重点建设居住区级体育设施:新建小区按照配置标准进行配建,老旧小区结合改造,增加体育设施,补齐体育设施短板;(4)6个社会足球场的建设;(5)健身步道的建设;(6)乡镇 “两个一”工程进行改造升级。 五、保障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与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联动衔接,完善县—镇—村三级联动、多部门合作的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合理保障体育用地,鼓励城市建设用地的复合利用与多功能融合,进一步推进学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附属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公众参与。 《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鲁体字〔2021〕27号 《山东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鲁体字〔2021〕58号 《山东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21〕18号) 《山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21〕18号 《济宁市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济政发〔2021〕15号 意见征集已结束,感谢您的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