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一)全县环境质量状况
今年1—10月份,我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PM2.5浓度为42μg/m3,全市第6位,同比改善2.3%;优良天数为192天,优良率63.6%,全市第12位。
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国控泉河牛庄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质标准(1—6月份位列全省第1)。城区5处集中饮用水点位水质均能稳定达到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
(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做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第二轮省环保督察(4月8日—28日)交办我县62件信访案件全部完成整改,交办的3个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2个(污泥管控涉蚯蚓养殖问题、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慢问题),矿山治理修复慢问题正在按照序时进度进行整改。省环保督察结束后对相关问题向济宁市进行了反馈,我县认领问题20项,正在有序整改推进中。
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期间(8月26日—9月26日),完成调阅档案资料8批次,转办的信访问题15件全部完成整改。
(三)以县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为平台,统筹推进全县污染防治攻坚
充分发挥指挥部牵头协调职能,今年以来向县直有关部门单位及各镇街发出各类通知、转办单、转办函、督办函926件。对21条工作线进行日调度、日考核、日通报,实行每周三工作例会制度和县级领导带队夜查制度,检查企业、工地、机动车、保洁路段等各类污染源268万余个,发现各类环境问题52000余个,行政处罚2316家,罚款1328.66万元(其中生态环境部门立案处罚55起,罚款465.6132万元),有力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四)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1、抓好重点示范区联防联控。开展大气环境智慧管控,采用雷达、无人机、走航车、高空瞭望、空气微站等设施对示范区范围内污染源进行精准定位,组织全县网格员对示范区内污染源、扬尘源进行拉网排查,对发现的问题拉单列账,实行动态管理;联合街道和综合执法局对餐饮油烟进行人工监测,发现整改问题60余个。
2、投资350余万元,大力推进重点涉VOC企业深度治理,完成43家涉VOC企业执法监测,对78家重点企业进行“环保健康体检”,发现并指导企业完成248处问题整改。
3、开展加油站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专项执法行动,督导21家加油站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由温控改为压控装置(全县51家加油站已全部使用压控装置)。
4、狠抓机动车尾气治理,倒逼柴油车辆迭代升级。投资150万元,建成8处不停车冒黑烟抓拍系统。更新国6货运车辆542辆,新能源19辆,国三以上非道路移动机械2300辆,新能源65辆。
5、强化环检线监管。对机动车尾气检验机构进行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问题突出的6家检测机构予以停线整改。
6、开展大气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对全县所有涉气工业企业废气排放旁路、低效治污设施、环保弄虚作假、应急减排清单、油品质量等5个方面进行全面排查,截至目前,我县已检查企业10家,发现问题9个,已全部责令整改。
(五)推进县域水环境生态保护
1. 大力开展沿河突出环境问题清理整治,对涉南四湖和大运河沿线、南水北调干线两侧敏感区及黄河流域大汶河沿线进行了全面排查,处理河湖岸线环境污染问题406个。
2. 开展入河湖排污(水)口整治,全县124个排污口完成溯源、命名、编码,建立了溯源台账清单。
3. 积极探索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嘉祥县和梁山县签订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4. 建设完成入境河流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3处,投资1.06亿元建设泉河南支生态补水及泉河下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和投资790万元建设康驿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净化湿地工程正在建设中,“治、用、保”水污染防治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全力保障了水环境安全。
(六)全面加严危废管理
开展危废大排查大整治,检查危废企业103家次,发现问题98个,全部闭环处置。75家重点涉废企业完成“三口”全覆盖视频监控联网。组织6000余人观看生态环境安全警示教育片,进一步筑牢织密了环境安全防线。
(七)坚持为民服务宗旨,重拳整治环境突出问题
1、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成立8个专项工作组每天开展督导检查,建立问题台账,跟踪督办,确保问题整改到位。设立2部投诉热线举报电话,在县电视台公开,24小时受理群众投诉问题。今年以来共受理125个信访,184个突出问题,全部按时办结。
2、开展商品混凝土企业废水处置及扬尘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对照整治标准,对全县16家商品混凝土企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发现问题9件,已督促企业整改。
3、开展全县扬尘污染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问题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共发现扬尘问题611个,罚款29.5万元;发现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问题个数191个,罚款63.5万元。
4、开展异味噪声扰民专项整治行动。认真落实省政府“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要求,开展异味噪声扰民专项整治行动,实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及时发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今年以来,共办理各类群众环境信访投诉案447件,全部办结。
5、建立“三级六长”指挥体系和扁平化指挥机制,实现“1+2+1”快速反应。县智慧监管平台指挥长、专职值班长、轮值值班长等相关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接到群众反映问题或者线上巡查发现问题后,值班人员立即出动,1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置,2个小时内报告现场处置情况,1周内报告处罚情况。今年以来,对发现的142个问题,全部按时办结。
(八)推进网格员试点改革
我县作为全市网格员改革试点县,公开招聘环保专职网格员41名。明确了网格员“巡查、上报、跟踪、反馈”四项权限,制定了《汶上县环保专职网格员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实施了“派驻+机动”双巡查模式,实现县域全覆盖。今年以来,线上巡查发现问题3550个,处理市平台转办问题471个,网格员日常巡查15372次,登记上报环保案件26137件,全部闭环处置。
二、关于对污染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大,污染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强化日常环境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一是开展污染源双随机执法抽查工作,将1000余家污染源纳入山东省污染源日常监管随机抽查系统,今年以来,开展随机执法抽查204家次企业,出动执法检查700余人次。二是组织开展多项专项执法行动。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动、土壤污染防治专项执法行动、商品混凝土企业废水处置执法检查行动、施工工地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问题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等,督促企业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对环境违法行为依法立案查处。
(二)坚持执法与帮扶并重,助力企业发展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问题,保持环境违法“零容忍”,建立突出环境问题闭环式处理模式,一抓到底,形成有效震慑;二是对环境违法案件,特别是环保督察问题,定期开展“回头看”,以查促改、以罚促治,统筹推进,坚决抓好整改落实;三是积极创新环境执法监管工作方法,会同第三方环保专家对辖区内重点企业和行业园区进行“把脉问诊”。对全县78家企业开展全面体检式执法检查,对企业存在的问题现场给予帮助指导,提出明确可行的整改措施,帮扶企业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三)强化联合执法,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建立健全环保、公安联勤联动机制,设立联勤联动办公室,与公安部门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对涉嫌犯罪的,一律进行移交,保持打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今年截止11月份,共立案处罚55家,查封3家,涉及环境犯罪的移交公安3起,罚款465.6132万元。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
2021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