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义桥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现将本年度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重点强举措,疫情防控态势良好
1.搭建组织架构,充实领导力量。迅速成立以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副科级干部、社区书记、镇直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疫情专项防控、信息报送、协调沟通、工作预案、排查预警等制度,迅速牵头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2.构建干群联动机制,发动群众力量。全镇40个行政村全部成立疫情防控村级监测点,由村支部书记牵头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一是支部书记当好指挥员,做好全村疫情防控的指挥调度;二是党员干部当好战斗员,做好排查、管控、消毒、检查、人员管控等各项工作。全镇40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无人机消杀工作,健身广场、村委、图书室、村卫生所、超市等公共区域每天定时进行三次全方位消毒。辖区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冷食物链运输行业全部关停;三是宣传工作组做好宣传员,利用宣传车、村大喇叭宣传新冠肺炎预防知识及居家消毒防护方法。宣传车在全镇范围内循环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发放疫情防控明白纸10000余份,悬挂宣传条幅120余条,通过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及时推送疫情防控最新信息及防控知识,让广大群众第一时间掌握疫情防控情况,在全镇营造了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四是村民代表当好劝导员,做好村内外出人员的劝导任务,减少村民外出、串门等现象;五是群众当好监督员,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形成全民监督的良好机制,群策群力共同战胜疫情。
3.组建督查队伍,加大督导力度。由镇纪委牵头成立镇督导检查组,对村干部、机关干部到岗到位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人员到位。每天不定期到各村监测点指导检查工作,特别加强夜间值守督导,对督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建立台账、立即整改,确保各村监测点切实发挥作用。
4.统筹协调生产与抗疫,兼顾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不误。一是抓企业复工,严格落实上级企业复工的各项规定,成立专班,科学防疫、分类指导,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各企业、商超、合作社等地,现场蹲点指导辖区企业复工复产,确保经济社会平稳有序;二是抓春季生产,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不失时机的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一是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调度供应,重点保障好全镇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等的生产需求。二是加强对全镇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安全有序抢播抢种的指导,重点做好田间技术指导和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三是加强综合性社会保障政策落实。一方面保障好全镇农村低保户、特困供养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做好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返岗务工,鼓励灵活就业,确保全镇重点群体稳岗就业增收。
5.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根据上级疫情防控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了我《义桥镇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施方案》。并为40个行政村及辖区企业发放了秋冬季疫情防控指南、完善了村级疫情防控工作制度、配备了疫情防控巡查工作组、联合镇卫生院充实了疫情防控医护人员、配置了常态化疫情防控物质储备等。为切实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抓中心促重点,经济发展稳中有增
1—9月份,全镇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68万元,占全年任务的77.1%,其中工商税收109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250万元。
一是经济运行持续恢复。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我镇经济运行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镇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企业运行状况逐步恢复。下半年,随着复工复产扩面提速,各项指标转负为正,开始显现良好发展势头,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仍然延续,生产恢复的基础和条件并不稳定,恢复历程依然艰巨。1-9月份,在统规上工业企业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543万元,同比增长14%;1-9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1家,营业收入2692万,同比增长7.2%;1-9月份在统规上批零住餐企业2家,实现销售额4268万元,同比增长72.4%。
二是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今年1-9月份谋划投资项目12个,总投资13.9亿元。其中新建项目7个,分别是汶上好趣味食品有限公司年产2.1万吨食品生产项目、济宁驰讯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省市际包车项目、汶上华辰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15000吨/年有机硅系列产品建设项目、济宁成昊物流有限公司年货运量50万吨仓储物流项目、山东群青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态循环养殖项目、润鑫国际信鸽文化(山东)有限公司年驯养2万只信鸽项目、汶上县义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年货运量45万吨仓储物流项目。工业技改项目5个,分别为山东义能煤矿有限公司智能化工作面改造项目、山东义能煤矿有限公司CG1310、CG1311智能化工作面改造项目、济宁振桥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年加工90万吨砂料项目、义桥煤矿智慧化矿山建设项目、济宁振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年产纺织品5000吨、服装200万件、服装纺织品印花150万件项目。截至目前12个项目进展顺利,1-9月份累计完成投资8.525亿,其中工业技改投资3.1508亿元,制造业技改投资4200万元。
三是做好“四上”企业培育工作。1-9月份新增纳统工业企业1家,为汶上县鸿天服饰有限公司。10月份,经贸办又上报1家规模工业企业,济宁澳德工贸有限公司,相关申报材料已准备完善,近期将把申报材料报送县统计局,等待审批。
四是抓好新旧动能转换入库工作。积极对上争取,已有1个项目纳入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库,为汶上华辰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15000吨/年有机硅系列产品建设项目,下步争取进入省库。指导济宁亿联化工有限公司20000吨/年间苯二酚生产项目申报省重点项目、省优选项目。下步将继续谋划挖掘新投资项目,争做全县新旧动能转换入库工作排头兵,助推我镇新旧动能转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五是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产工作。通过对复工企业进行疫情防控督导检查、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强化金融支持等相关措施,积极推进企业复工达产。截止2月中旬,6家规上工业、服务业、批发零售企业全部复工复产,2月下旬30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复产率达到100%。
六是认真做好统计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县统计局要求的规上工业、限上批发零售业、服务业等相关数据的催报和上报工作;每月按时完成镇统计月度资料,为领导了解我镇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提供相关信息及参考资料。
七是主动对接,做好服务。抓好企业的精确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围绕企业用地、融资、水电等各个环节,提供全面的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抓管理补短板,真抓实干助力乡村振兴
1.公厕建设:2020年度,我镇计划在18个300户以上的村建设18处公厕,现已全部建成通过县级验收并投入使用。
2.收储池建设:2个100方的粪液粪渣二次收储发酵池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3.农村厕所后续管护服务机制:已签约服务队伍,智能管护服务平台已建成,4辆抽渣车已到位。
4.危房改造:完成2020年度29户危房改造任务,并通过县级验收。
5.清洁取暖工程:2020年度我镇清洁取暖工程涉及我镇崔东村、崔西村、兴隆庄村,计划改造户数749户,工程预计10月底完成。
6.户户通工程:涉及我镇崔西村、前张吾村、后张吾村,其中崔西村、前张吾村、后张吾村1700米,东张村4016米,并确保通过县市验收。
7.房地一体化确权颁证工作:目前已完成农房测绘任务,正在收集户信息资料,12月底预计完成发证率90%以上。
8.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按照省市县关于有序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部署,我镇正在逐步完善提升已建成社区基础服务设施,突出“田园”效果,争取建成美丽宜居的农村社区。
9.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摸排工作:按照上级工作安排,我镇已成立义桥镇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工作专班,组织专人对上级反馈的图斑进行调查,争取摸清底数,为下步集中整治做好准备。
(四)引得来留得住,完善机制厚植人才成长沃土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牢固树立“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的理念,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对全镇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深入调研,重点掌握农村实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五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查摆引才难、留才难、创新人才偏少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二是建立健全人才信息库。分级分类细化人才标准,准确采集人才基础信息,对引进、流出、需缺人才等情况实时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使用弹性、管理软性、服务个性”的原则,柔性引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李银生人才团队,帮助山东群青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推进济宁亿联化工有限公司与泰山学者冯维春带领的山东省化工研究院团队开展间苯二酚新工艺开发项目技术合作,促进济宁鸿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产学研交流对接,开展科研攻关项目合作等,为绿色生态农业增产增效。汶上中化农业与济宁市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等均建立了联合合作的关系,成立农作物试验繁育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遴选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巩彪挂职镇科技副镇长。通过出台扶持返乡人才创业政策的“政策回引”和服务返乡人才搭建平台的“服务回引”等方式,吸引9名农村优秀人才返乡创业。
(五)机制再完善,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1.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当做政治工作来抓,做实做细做好。一是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二是提高风险化解能力,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重点是抓好辖区内信访维稳工作。三是切实落实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全面做好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提升贫困群众脱贫成效。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扶贫工作专班,多轮次逐村逐户查找问题,传导脱贫攻坚工作压力,排查帮扶政策落实、贫困户档案整理等情况,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不断提升脱贫成效和群众满意度。2020年以来,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对全镇237户存在漏雨渗雨情况的贫困户住房进行了维修,确保了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投入资金近30万元对全镇199户贫困户进行了卫生厕所改造,确保了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厕所能改尽改;投入资金6万余元对全镇15户贫困户自来水进行了维修,确保了全镇所有贫困户都通自来水。同时聚焦产业扶贫项目运营管理,逐个排查、建立台账,彻底整改销号,确保项目科学规范、档案完整准确。
3.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找准问题短板,深挖问题根源,持续抓好各项问题整改,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对辖区内全部4家碎石厂及10家物料堆场停业整顿,经镇环保和县工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经营,杜绝露天存放物料等行为;镇环保网格员每天对全镇全部14家料场及“引汶补源”工程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切实维护环境质量,确保域内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工作虽然按目标完成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我镇工业经济基础薄弱,企业个头较小,抗风险能力差;规模以上企业较少,不能客观全面反映实际发展情况;受疫情影响较大、开工建设的大项目不多,项目进度较慢,工业企业订单减少营业收入下降等。下一步,我们将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全面推进,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2021年工作计划
全镇上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实干发展为中心,做到“六个保持”,坚持“六个做到、六个不能”,统一思想、集中精力、对标先进、奋发有为、抓配套发展和系统提升,全面推进各项事业更上一层楼,开创义桥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围绕“提标杆、严制度、促提升”三大举措,推动组织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促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大力实施“头雁”工程,真正把支部书记队伍建成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围绕人才兴村,积极实施“引、培、育”三项工程,促使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鼓励和引导外出创业有成的能人回村任职或创办产业。进一步充实人才信息库,成立镇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努力使乡贤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带得动”。全力推进金水桥社区剩余村庄回迁楼建设,完善社区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新型农村社区。围绕民生幸福抓落实,进一步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用活用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医疗救助扶贫、孝善养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等政策措施,确保全镇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
(二)创新方式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是经济指标再上台阶。进一步加强各项经济指标的预测,对照年初任务,找出差距,分清原因,制定专门有力措施,重点分析影响原因,争取年底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提升,确保尽快完成全年任务目标。二是做好企业培育和项目新增纳统。进一步加强规模企业的培育力度和重点投资项目、技改项目的建设进度,落实节点,全力推进项目进度,按照规模企业的培育要求,使更多的企业尽快提升成长为规模企业。三是盯紧做好项目落地。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形成新的增长点,主动对接,提高效率,加快协调,倒排工期,驻地服务,争取早日竣工,实现经济效益。积极谋划实施一批新项目,为经济发展打基础。四是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围绕当前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开展助企活动,积极与辖区企业面对面沟通,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重点企业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信心。
(三)新人才引进模式培育内外人才。一是深入挖掘人才资源。以科创产业、商贸流通、文化创意产业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开展“双招双引”行动,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集聚地。强化人才政策推介,发挥企业家信息多、人脉广的优势,主动靠上提供服务,以人才交流推介会、行业研讨会、行业交流会等方式促进人才沟通与交流,实现“以智引智”、“以才聚才”。匹配辖区企业和项目,通过“靶向”引才,实现才企双方供需精准对接,提升引才的数量和质量。二是加大招才引智力度。聚焦产业、聚焦项目、突出一线引进人才,鼓励入驻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继续组织各类招才引智活动,大力引进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针对目标人才,实行“人盯人”跟踪服务,对接引进事宜。三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将人才工作责任明确到人,任务落实到位。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机制,加大人才工作的财政投入和服务力度,优化服务供给,引导企业用好税收减免、自主创新产品扶持奖励等相关政策,大力宣传科技创新创业典型,营造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三)集中力量抓好社会事业配套规范工程建设。一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覆盖。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学校规范化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实施教师培训工程、推进新教育改革试验。着力打造名师名校,大幅度提高义桥教育教学水平。二是实现村级文化场所和文明村镇建设全覆盖。开展文化入村活动,确保村村有文化场所和文艺队伍。三是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全覆盖。加大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增强乡村医疗服务能力。四是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打造规范化敬老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