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绿色养殖”让乡村更美丽 |
||||
|
||||
梁延云,1985年出生于南旺镇梁庄村,中共党员,现任汶上县硕腾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2004年,毕业于山东省化工技师学院,大专学历。2007年,厌倦了工厂两点一线生活的他,毅然决定放弃外面优越的工作环境,选择回乡创业,回馈家乡,接手了父亲梁吉月的两间猪舍。为改变老式养殖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模式,实现“零排放”环保节约式养殖,梁延云通过流转土地,创新养殖方法,实现了种养结合,绿色发展,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公司先后被评为济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济宁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梁延云本人也被授予汶上县第五届乡村之星、汶上县农村致富带头人标兵荣誉称号。 2007年,已在济南一家制药厂工作4年的梁延云,毅然决然的辞掉了稳定的工作,要回家当“猪倌”,59岁的父亲梁吉月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父亲说他养了一辈子的猪,供孩子上学就是为了能让孩子在城里安家,过上安稳的日子,更好的生活,可喜欢挑战的梁延云不想就这样一层不变的过下去,最终说服了父亲回到了家乡。 此前对养殖行业一窍不通的他,回乡后每天都靠在猪舍里跟着父亲学习,晚上有点空闲时间就钻研养殖知识,听到哪里有养殖技术的培训,无论有多远,他都会跑去参加,虚心、耐心学习最先进的养殖知识。跟父亲一块养猪也已有七、八年时间。父子俩原本和和睦睦,可是父亲后来越看儿子越不顺眼,因为儿子经常在父亲面前念叨要科学养猪,发展循环经济,这想当然的没有得到父亲的认同。原来,梁家是镇里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2015年以前,猪舍露天,粪便、污水更是随意堆放,蚊蝇乱飞、臭气熏天,村民路过他家都是捂着鼻子,也没有人愿意来他家猪场打工。“梁家猪舍在村南,往年这个季节刮南风,一臭就是半个庄。”邻居们也怨声载道。梁延云的父亲梁吉月养了大半辈子猪,猪场带来的污染也一直困扰着他。面对邻居们的埋怨声,他自知理亏,只能无奈地笑着赔不是。在养猪场待了几年的梁延云也越来越觉得猪不能再这么养了,影响附近居民不说,养猪场内刺鼻难闻的气味和污水横流的问题十分不环保,中央环保督察力度越来越大也让他意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对建设绿水青山自己也应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因此不顾父亲的劝阻,梁延云不断的外出学习、取经,摸索养猪新模式,逐渐的一套适合自家的绿色种养模式就在他脑海里形成了。父亲却一直不支持儿子的这种想法,在他看来,儿子就是不能跟自己一样吃苦,净想不切实际的方法。 倔了一段时间,父亲心想就当花钱给儿子买个教训了,放任他去折腾好了。2013年,正式接手父亲猪舍的梁延云下决心实现“零排放”环保节约式养殖。有了父亲的支持,梁延云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通过贷款、借款的形式,先后投入200余万元筹建了新型养殖场,建设5000立方米储存发酵池和一处500立方米的沼气池,并在养殖场外流转了400亩良田,使用发酵后的猪粪做肥料,种植粮食作物。猪场内,梁延云拆除了全部的传统猪舍,铺设了一种免冲洗漏缝地板,猪的排泄物会直接从漏缝处排到下一层,他又购置了自动刮粪机器、自动控料系统、自动饮水机等机械化设备,通过对通风、温度、饲料等的控制,实施科学养殖;猪场外,有一处带棚的建筑物,棚子里是一个大型的蓄粪池,池内有管道与猪场相连,猪场的粪污通过管道排到蓄粪池中,经过发酵之后的粪污,就变成了有机肥。梁延云也给它们找到了好去处,他在村里流转了400亩土地,在地头埋设管道,只要一按电闸,发酵过后的有机肥就直接流入了田里,有了这个有机肥,地里基本上就不用化肥了,生产出来的有机玉米,大部分又成了猪的饲料,这样就形成了循环。 父亲眼里“不靠谱的循环经济”让粪污有了好去处,邻居们的脸色也好看了,工人也好找了,猪场内外也没有了刺鼻的气味,也不见了污水横流。每间养殖场里都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养殖机械设备,就连工人喂猪用的加料机,都能一键启动后自动前行。而用科学配方养出来的猪抗病性强,生育率高,效益也比以前好很多,实现了绿色种养循环生态模式。两年的时间,就全部回了本,猪场内外环境也好很多,自家产的饲料,用的也更放心了,真是实现了一举双赢,父亲也对儿子刮目相看。 在当地,梁延云绝对是响当当的“明星”人物,作为村里出了名的“猪倌”,梁延云“玩”的东西也永远那么新奇,时常让村里人摸不着头脑。他给猪装地暖、安空调,现在又给猪做直播,他的直播个人页面上写着:“2007年开始养猪,那一年23岁,经历了猪市的大起大落,流行疾病的反反复复……”,页面的下方,是他发的各种好玩的动图,有小猪出生的、有小猪出笼的,上面还都配有有趣的文字描述,他玩直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不少外地的养殖户看到后,主动联系他交流经验。”梁延云还注册成立了绿丰农场,种植了俄罗斯牧草,长成后可以喂猪,他把俄罗斯牧草比喻成是猪的下午茶,这也是他通过玩直播从外地养殖户学来的。 梁延云通过多年不断地学习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养殖实践经验,附近的好多家养殖场都经常请他讲课,村里搞养殖的散户也都由他做技术指导。得知镇里投资建设了扶贫养殖基地,每年给贫困户分红,他主动请缨,免费去做技术指导。说起这些,梁延云说:“当初创业的时候,乡亲们给了我很多的理解和支持,政府也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指导,我现在做这些事儿是应该的。 现如今梁延云的猪场发展到占地20多亩,养殖规模也从父亲梁吉月时的三四百头,一下子扩充到了2500头,2019年销售额也首次突破千万元。 梁延云,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养殖户,绿色养殖观念植根心中,在实现了养殖创收同时,为我们美丽乡村也进了一份力。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