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刘楼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求突破、争进位”总要求,加压奋进、担当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今年1-9月份,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12万元,占全年任务的75.4%,增长12.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占全年任务的85.4%。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9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双招双引”取得新成效。一是千方百计抓招商。截至目前,共接触洽谈项目26个,签订合同项目7个;“十强”产业实际到位资金8900余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78%;有3个项目入选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参与全县集中开工的旭泽机械、中武消杀、北骏重工等3个项目,目前全部完成厂房主体建设,年底前可实现试生产。二是想方设法引人才。制定了《党委书记抓人才工作责任清单》,通过多方发力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先后引进科技副职1名,柔性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名,全职引进全日制本科以上人才3名。建立完善了《刘楼镇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库和在外能人信息库》,聚合各类人才233名。三是用心服务优环境。坚持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包保制度,一个项目一套专班,及时为企业解决建设、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高效优质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确保项目招得来、留得住、经营好,今年底全镇将新增3个纳税过百万元企业。
(二)党建工作得到新加强。一是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扣目标要求,认真落实四项重点措施,通过开展集中学习、专题研讨、调研成果交流、遍访农户等活动,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铸牢初心使命,在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实际工作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二是深入实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行动。明确选用标准,拓宽选人视野,加大从本村优秀青年、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中的培养选拔力度,建立了121人的《农村后备人才信息库》。加强村情分析研判,对工作不力、年龄偏大等原因不能正常履职的5名支部书记、7名支部委员进行了调整。三是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坚持以“强村十法”为指导,积极探索村集体增收的有效模式,逐村分析研判,加强分类指导,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通过抓典型引领、后进提升、集中观摩评比等方式,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自我发展、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目前,全镇29个行政村有27个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
(三)产业振兴迈出新步伐。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镇域北部新发展波尼果230亩,其产品先后荣获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第16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镇域南部新发展大棚葡萄、大棚甜瓜和蔬菜300余亩;镇域东部依托红沙河湿地公园,重点打造观光、垂钓、餐饮一体化的农家乐项目;镇域西部依托六和集团和绿源公司,建设了高标准的百亩畜禽养殖基地,初具规模。
(四)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措施,做好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发放产业项目分红资金20.8万元,脱贫攻坚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加强对“四类重点对象”住房情况的排查,全面完成了19户危房改造任务。积极推进农村“四好”公路建设,投资300余万元修建道路3900米。全力攻坚闲散土地综合整治和“电代煤”工作,复垦土地187亩,完成了2836户“电代煤”、155户“气代煤”改造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投资15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1100㎡为民服务中心。投资120万元建设了1000㎡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投资260万元建设了镇第二中心幼儿园。扎实推进“三零”乡镇创建工作,省、市交办的7件信访积案全部办结,全镇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济基础仍较薄弱,高大外项目、高层次人才欠缺。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特色产业规模小,示范带动作用不够明显。三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经营性项目较少,持续增收的渠道不畅。
三、2020年工作计划
工作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求突破,争进位”的总要求,积极践行“说了算、定了干、按期完”的工作理念,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机遇,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深入推进工业立镇、产业兴镇,突出抓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实干担当、创新争先,努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工作目标:2020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00万元,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亿元,增长14.6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双招双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一是紧盯“十强”、500强抓招商。加快推进海信集团智慧城市、博览家纺、鲁宝新能源等3个重点在谈项目,争取早签约、快落地。进一步武装专业素养,加强与联络处、产业办的对接,多渠道捕捉信息,力争更多的大企业、好项目落户刘楼、入驻汶上。二是依托项目抓引智。坚持招商与招才相结合,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带项目。积极鼓励中东金润新材料、北骏重工等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高质量发展。三是服务企业抓效益。密切关注现有企业特别是新投产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加强与企业老板的沟通,深入宣讲惠企政策,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全力搞好服务保障,促使企业更好地发挥规模效益,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聚焦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增效
以镇驻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不断提升镇驻地综合承载能力。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鼓励引导波尼果种植基地、蜀山源家庭农场、品丰农业科技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依托元禾食品、忠诚粮业等公司,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农户”、 “产加销”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推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规划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进一步完善提升田间道路网络和水利设施,夯实农业发展的根基。
(三)聚焦民生福祉,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底线思维,在风险防范上加大力度、在脱贫攻坚上精准施策、在污染防治上重拳出击,全力打赢三大攻坚战,守住发展的底线。坚持问题导向,高度关注清洁取暖、户厕改造工程的日常运行,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跟踪问诊问效,确保广大群众长受益、得实惠。坚持民生至上,积极推进农村四好公路建设,扎实做好城乡环卫一体化、移风易俗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统筹落实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聚焦党的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巩固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在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上持续发力,推进工作。坚持实施村情分析研判,加强后进村整治,加强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着力推进村级党组织全面提升。认真学习好的经验做法,致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收的瓶颈,努力在增量拓展、质量提升上实现新的突破。以驻村帮扶为契机,全力推进辛海、徐牛、侯村等“四村一体”的东部党建示范区建设。以综治网格为基础,进一步整合资源,深化“多网融合”,建立“一专多能”的网格员队伍,不断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进一步加强党章党规教育,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努力营造风清气正、为民务实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