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化工产业园简介 |
||||
|
||||
汶上化工产业园成立于2009年,是山东省首批正式认定的31家化工园区之一。经过九年的发展,初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现已发展成为汶上县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化工区区位优越、定位高端、规划合理、配套完备、安全环保,产业集聚效应已经凸显,对周边市县的辐射带动作用已经形成,正在为济宁市乃至山东省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发展概况。汶上化工产业园,原名联想控股(汶上)高端化工循环经济区、汶上精细化工区,是依据《济宁市煤化工调整振兴规划》设立,2011年3月正式启动建设。2011年,园区作为联动发展示范基地列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2年5月,山东省发改委发布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联动发展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将联想(汶上)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确定为全省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形成联动发展新格局。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被山东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评为先进单位。2016年成为中国石化联合会会员单位,2018年6月正式成为省政府公布的首批化工园区之一。截至2017年底,区内现有注册企业24家,其中投产企业9家,累计完成总投资36.16亿元。2017年园区销售收入17.88亿元,较2016年增长45%,预计2018年增长将超过30%,突破20亿元。 2、规划情况。根据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山东省汶上县联想(汶上)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化工区近期规划面积10.5平方公里,中长期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分为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三个产业组团。根据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内现有建设预留地、建设用地总面积8.2平方公里。由于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编制时间过长,部分章节内容与化工区目前的实际情况已经不符,3月份以来,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园区正积极启动新一轮产业规划、总体规划、基础设施修建性规划编制工作,已与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达成协议,即将进入相关程序。 3、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建区以来,县委、县政府着力将汶上化工产业园打造成鲁西南具有影响力的综合型化工园区,狠抓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投资5.7亿元。主要包括: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长度3.5公里的公共管廊;2018年2月由济矿集团、中圣集团投资的阳城电厂至化工园区供汽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建设了园区安全环保监测监控平台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作为针对区内企业的综合性一体化监控平台,也是打造智慧化工园区的雏形。道路方面,新修道路16公里,路网框架全部拉开;供电方面,建成220kV寅寺变电站、110kV中联/中化输电线路、110kV寅西变电站,电力供应可靠;天然气方面,实现双线路供气,日供气量120万立方;消防方面,投资2400万元建设特种消防站一处,兼具气防站功能,执勤专业消防队员30名,配备了德国进口高喷消防车,各项设施齐全,能够处置各类突发事故;环保方面,建设三级水质净化系统一套,包括“污水处理厂+潜流湿地+地表流湿地”,处理效果高效稳定,排放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备承载大项目落地的条件。另外,相继完成了刘楼村、石西村、前林、后林整体搬迁和庞庄村部分村民搬迁,共涉及990余户、3400余人。 4、产业发展情况。主导产业为盐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煤化工等。现已形成以下产品板块: (1)盐化工及其下游的吃氯加氢产品板块。园区龙头企业-济宁中银电化有限公司2017年全面实现盈利,开始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2017年公司完成销售收入15.8亿元,利润5700万元,税金4069万元(含抵扣)。公司主要采用离子膜电解工艺,以食盐水、电石、纯苯、石蜡等为原料生产各种产品,产品包括年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6万吨环己酮、6万吨氯化苯、4万吨糊树脂、4万吨氯化石蜡及次氯酸钠、高纯盐酸、液氯等系列产品,初步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 (2)水处理剂产品板块。包括汶上义中信化工公司2万吨/年三氯化铝单体、山东嘉源化工有限公司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产品,以及即将建设的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聚丙烯酸钠、聚酰胺产品等。这些产品也是盐化工下游产品。 (3)新材料板块。主要包括济宁星亚化工有限公司15万吨羧基丁腈胶乳和10万吨羧基丁苯胶乳产品,济宁中银电化有限公司4万吨糊树脂产品等。另外,济矿集团投资16.5亿元的祥通传输带项目、上海申昙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的分子筛项目,山东置诚集团投资建设的橡塑项目也即将落地。 (4)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板块。山东安迪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咪唑酮AS-BI、硅油系列产品项目已建成投产,浙江海洲制药集团原料药项目、北京三金海集团消杀产品及原料药项目、济宁润物生物有限公司植物保护剂及药肥项目等有望近期落地。 (5)煤化工下游产品。济宁长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重质苯加工项目、济宁圣益新能源有限公司分散助剂项目已建成投产。山东邦达煤化工公司投资3.2亿元建设的粗苯纯化和混凝土添加剂项目、山东尚儒沃福投资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建设的年产3000吨1,4-萘醌项目即将落地,可与中银电化氯化苯、环己酮项目形成上下游。 5、管理体制。化工区管理采用“区镇合一”模式。通过化工区的规划建设,锻炼打造了一支勇于承担、敢于负责、创新实干、专业过硬的干部队伍。目前,化工区管委会有博士1名,硕士6名,符合干部队伍专业化、年轻化、知识化的要求。尤其是区镇合一后,对安监、环保、经贸等部门进行了有效整合,充实了干部队伍,再次激发了活力。 6、下步发展思路。2018年,化工区将以省级化工园区认定为契机,以济矿集团、中圣集团、中银电化、星亚化工等园区内现有企业产业资源、信息资源为基础;广开招商思路,大力实施走出去招商,与知名化工企业对接交流,努力引进精细氯产品、环保新材料、烯烃深加工等产业链项目,夯实丰富产业基础。严格落实入园项目专家评审制度,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引导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发展,打造安全、环保、绿色、高端化工产业集群。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