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汶上县双拥简报第7期(总第33期) |
||||
|
||||
双拥工作简报
第7期 (总第33期)
汶上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7年8月17日
目 录
★ 县领导走访慰问驻济、驻汶官兵 ★ 县委书记李志红慰问光荣院优抚对象 ★ 慈善进军营救助军人困难家庭 ★ 书画拥军为官兵送上“文化大餐” ★ 我县拥军爱兵典型——“兵妈妈”齐桂珍
县领导走访慰问驻济、驻汶官兵
在第90个“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7月26日,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志红、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洪文带领县党政军领导先后到济宁市军分区、山东陆军预备役炮兵师、县公安消防大队、县人武部、县武警中队进行八一走访慰问,对广大官兵致以节日的问候,并分别送去了20000元慰问金。 每到一处驻军单位,军地领导亲切座谈,李志红代表县委、县政府做了讲话,他首先向驻军部队全体官兵致以节日的祝福和亲切的慰问,介绍了汶上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对部队官兵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驻军领导代表全体官兵对县委、县政府及全县人民群众的亲切关怀、深情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表示要继续发扬人民军队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军地领导表示:要以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二连冠”为契机,军地双方携手并肩,相互支持,共同谱写了军民团结共筑辉煌的新篇章。
县委书记李志红慰问光荣院优抚对象
7月25日,在建军90周年到来之际,县委书记李志红等主要领导带着牛奶等慰问品专程赶到汶上县光荣院亲切看望慰问了在光荣院休养的优抚对象,县民政局局长张淑星等县直部门负责人陪同慰问。 李书记逐个进入优抚对象的房间,和老复退军人逐一亲切握手交谈,并详细询问了老人们的身体和生活情况。李志红书记指出,老功臣们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进行了流血牺牲,党和政府永远不会忘记老前辈们,希望各有关部门和光荣院一定要照顾好老人们的生活,努力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交流中,李书记一再叮嘱老功臣们要保重身体,在光荣院里好好生活,好好修养。 老复退军人们向李书记介绍了光荣院伙食条件和生活环境,非常感谢县委、县政府对优抚对象的关心和照顾。
慈善进军营救助军人困难家庭
为庆祝建军90周年,关爱军人困难家庭,2017年8月1日上午,汶上县慈善总会联合县双拥办深入到各驻汶部队,开展“庆八一慈善进军营”活动,为10名驻汶官兵送上了10000元军人困难家庭救助金,及时解决军人家庭临时存在困难。 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每到一处,均受到驻汶官兵的热烈欢迎,亲切交流工作情况,共叙军民鱼水深情。县慈善总会办公室副主任张磊和县双拥办主任杨敬银,与受助官兵一一握手慰问,将装有慈善救助金的慰问金袋逐一发到困难军人手中。 “关爱军人困难家庭活动”主要救助范围是驻汶部队现役军人中的特困家庭(包括现役军人配偶、子女、父母)作为救助对象。汶上县慈善总会非常关注拥军优属工作,把关爱军人困难家庭列入了年度慈善工作计划,“慈善拥军”正在谱写着一曲军民一家亲的赞歌。
书画拥军为官兵送上“文化大餐”
2017年7月25日上午,汶上县拥军优属协会组织翰林书画院10名书画家,深入到汶上县消防大队,开展“庆八一书画进军营”活动,为官兵送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在活动现场,书画家们给战士们写下了“好男儿志在四方”、“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国防责任重、祖国在心中”等励志格言,激励官兵热爱军营、献身国防,有的战士请书画家写下了“家和万事兴”、“福寿康宁”、“勤奋入怀”等字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牵挂和祝福,有的战士还请书画家为自己画了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高风亮节的竹子、象征品位高雅的兰花……。“书画家饶光被今年81岁高龄了,其作品深受官兵喜爱,官兵排队等待老人为自己书写,一幅一幅地书写让饶光被老人体力不支,但他为了不减官兵的热情,坚持创作,场面异常感人。 此次书画进军营活动共创作出120幅作品,其中绘画作品40幅,书法作品80幅,极大丰富了官兵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励了官兵从军报国的志向。
我县拥军爱兵典型——“兵妈妈”齐桂珍
在汶上,好军嫂韩素云曾经感动了一代人,她支持丈夫安心部队、投身国防的事迹,至今在这里回荡。而今,又有这么一位兵妈妈以韩素云为榜样,十几年如一日的支持国防事业,先后将两个儿子送营军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抒写着拥军爱兵的新篇章。她就是原武警某部士官束立波和83集团军某旅上尉军官束立辉的母亲齐桂珍。 齐桂珍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1954年生于汶上县苑庄镇中小秦村。她少年时代就与人民军队结下了绿色情缘,她的叔叔是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后作为援疆干部扎根在了祖国的大西北。从小听着叔叔的战斗故事长大,心中也就多了一些对军人的崇拜之情。特别是嫁到束家后,看到南疆战火燃起之际,小叔子参军报国、为国杀敌的决心后,更加坚定了要做好拥军工作。 为了让小叔子安心服役,在家照顾好年迈的婆婆,是十里八庄有名的孝媳妇。动员有志青年参军报国,支持部队建设。1997年12月把自己的大儿子束立波,送进军营,实现了自己那个绿色的梦。大儿子刚到部队时由于年龄小,训练跟不上,总是拖连队后腿,自己也非常苦恼,作为母亲的齐桂珍让丈夫写信鼓励儿子,在苦练军事技能中第一名和最一后名同样是累,但累的效果不同,既然选择了当兵,就说明你长大了,当兵的人要冲在前面,要累的有价值。在母亲的教导下,束立波一改训练作风、精神焕然一新,时刻做到笨鸟先飞,终于在年底考核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手榴弹投远取得了全连第一。 束立波告诉母亲,由于穿胶鞋训练,出汗水多,脚都磨烂了,请求母亲,纳鞋垫寄过来,齐桂珍得到消息后想到的是,不仅儿子的脚烂,肯定还有其他战士也有这种情况,因此就动员乡里乡亲多纳一些鞋垫,多做一些布鞋,让孩子们养养脚。一双双拥军布鞋和鞋垫发往儿子所在的连队,体现出了一个母亲的伟大,现任武警辽宁总队政委吴俊义少将时任儿子所在团的政委,给出“这是新时代山东沂蒙红嫂精神在军营又一次展现”的评价,小伙子穿上齐妈妈寄来的布鞋,幸福涌上了心头。 束立波后来参与了武警海关监管、藏区维护、中缅边境维稳,时刻牢记母亲嘱托,多次立功受奖,受到上级好评,即便是回到地方,依然是保持军队的好作风。 2007年12月,齐桂珍又把自己的二儿子束立辉送进素有“万岁军”之称的王牌集团军,这是具有光荣历史的红军部队,从平江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为共和国立下了赫赫战功,齐桂珍为二儿子束立辉来到这样的部队感到骄傲和自豪。并告诉儿子一定要祟尚荣誉、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苦练军事技能,使命重于泰山,当好一个能吃苦会战斗的兵! 束立辉牢记母亲教导,参与了奥运维稳和节目表演,向世界各国来宾展示中国形象,束立辉因个人表现突出被通令嘉奖一次,第二年以全集团军第四的成绩考上了解放军通信学院,如今早已走上了领导岗位。 齐桂珍妈妈的爱心,在东演马村时时传颂,为了让留守老人和儿童有一个玩的地方,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捐资捐款5000元,修建文化广场,多次被评为“好儿媳”和“好婆婆”称号。 孩子的光荣源于母亲,齐桂珍这个军人的母亲,以自己一个农家妇女的善良,为我们的军旗增添着别样的风采,她做的虽是一件件小事,却体现着爱国爱家爱军队,这个红色的家庭充满着一片正能量,看似平凡却很伟大,这是时代的呼唤。齐桂珍告诉我们他不会停下拥军的脚步,儿子当兵、儿媳当过兵,她还想将来孙子走进军营这所大学校,接受洗礼。正是她这种精神,激励着身边的人,如今她的大家庭已走出10名军人,10名党员,奉献在各个工作岗位上。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