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己救人铸英魂——记张龙国烈士 |
||||
|
||||
舍己救人铸英魂 ——记张龙国烈士
2002年5月7日,一个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定格于历史长河,下午15时50分,沈阳军区某部第一独立汽车营,组织人员砍伐营区内篮球场附近的枯树。当时,该营正在进行山道驾驶和场地课目训练,人员、车辆不断往返于营区道口。为保证安全,专门安排了二级士官张龙国担任警戒任务,负责观察和调整过往的行人、车辆。当伐到第八棵树的时候,预计向正北方向倒去的大树突然改变了倒向,直砸向伐木队的民工杨利波。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张龙国大喊一声“闪开”,同时冲上前去,一把将杨利波推出5米多远。杨利波脱险了,枯树无情地砸在张龙国的身上。张龙国昏倒在地,在战友们将他送往驻地医院抢救的路上,安祥地闭上了双眼…… 5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部政治部批准张龙国为革命烈士。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第一分部为张龙国追记二等功。 5月22日上午,张龙国烈士的骨友安放仪式在原籍山东汶上县烈士陵园隆重举行。还不到9点,陵园内早已挤满了人。数千名素不相识的群众自发地来了,夹道洒泪向英雄致哀;100多名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整齐列队,静静地向烈士致敬;600名师生手捧连夜折叠的数千只纸鹤,表达对英雄无尽的敬佩;刘黑村及附近上千户村民赶来了,为家乡出了个舍己救人的英雄而自豪……十里大道庄严肃穆,万里长空哀乐低回。 一切都那么短暂,但留给人们的思绪,却是那么绵长…… 1977年4月,张龙国出生于山东省汶上镇刘黑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淋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大成人。 1996年12月,正在汶上县辛店一中上初中的他,听说征兵开始了,就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把参军的想法告诉了父亲,没料想却遭到父亲的反对。因为父亲也有自己的理由:龙国的母亲1990年患病去世,况且他又是家中的独苗,望子成龙的父亲把他视为掌上明珠,早已为他勾画了美好的蓝图,没想到儿子选择的却是当兵。为此,向来乖巧听话的他平生第一次与父亲发生了争执。为了圆自己的梦,张龙国多次请来亲朋好友做父亲的思想工作,并与父亲进行了一次彻夜长谈,善解人意的父亲尊重了他的选择。 临行前,慈父心头的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孩子,到部队后一定要好好干,别给家乡人丢脸!”张龙国坚定地点了点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新的征程,来到了广西贵港123师。1999年调到了沈阳军区第一独立汽车营修理所,同年12月选改为一级士官,2001年12月晋升为二级士官。 2001年8月3日张龙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他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他利用空闲时间,先后通读了《士兵政治理论读本》、《论“三个代表”》等著作,并结合自身思想实际,写下了大量的心得笔记。在营、连每次组织的政治教育中,他都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有时因公差勤务耽误了学习,他就及时向战友借阅笔记,把落下的内容补上。特别是遇到热点、焦点或疑难问题时,他都认真向指导员、教导员请教,并参阅有关书刊深入思考。几年来,他共摘抄了近万字的心得笔记。由于张龙国虚心好学,政治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他能够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张龙国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也一直抓得很紧。自己花钱购买了新型汽车维修教材等业务书籍,一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翻一翻,和同志们探讨探讨。修理所的杨春伟业务技术精,他就时常向杨春伟请教,无论是在宿舍,还是在车场,经常能看到他俩在一起研究探讨问题。杨春伟也经常向领导和同志们说:“张龙国学业务是好样的,他身上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张龙国牺牲后,修理所长翁爱华感到十分痛惜,他说:“自己不仅在生活中失去了一位好战友,而且在业务建设上失去了一名好骨干。” 张龙国心里总是装着别人,处处把方便让给别人,时时用火热的心关爱别人。在“98抗洪”战斗中他患上了皮肤病,调入汽车营后病情一直没有好转。营里考虑到他的病情,安排他到解放军第222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他对新来的病友热情帮助,主动向他们介绍病区情况,为他们挂号,取药。对同室的重病号,他每次都把饭打回来送到他们面前,吃完后,主动为他们涮碗,整理卫生,无私的为病友服务。战友王春生和他是同室病友,挺善良,虽然他帮我们干的这些事在有些人看起来不起眼,但在我们心里觉得很重。“张龙国每月工资不多,家庭条件也很一般。但每当群众和战友需要时,他都是慷慨解囊。一次营里组织为永吉县第18中学贫困学生捐款,别人都捐10元、20元,他捐了45元。营部战士王凤民家住内蒙,2000年家乡爱灾,生活困难。王凤民春节休假时,张龙国主动询问他还缺什么东西,回家的路费够不够,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王凤民推托说没什么困难,但细心的张龙国看出了战友的心事,在休息日领着王凤民到街上买了衣服,并主动拿出200元钱资助他,临上车的时候还给王凤民买了5斤桔子,令王凤民十分感动。更让人感动的是这样一件事:张龙国牺牲后,连队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张特殊的汇款单据,钱是从贵港汇出的。战友王凤民看到这张单据,止不住泪如泉涌。那是1997年9月,张龙国和王凤民同在广州军区塔山英雄团服役。一天,王凤民家中来信说他父亲的哮喘病又犯了,家里一时没钱买药。当时王凤民也拿不出钱来,急得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张龙国得知后,把自己从津贴费中节省下的仅有的200元钱悄悄地给王凤民家汇了去。 张龙国对承担的每一项工作都高度负责。2001年5月,汽车营组织了两次全装、全员综合运输勤务演练。演练前,每台车辆都要进行保养检修。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张龙国不顾疲劳,连续作战。当时,天气比较热,工作场地汽油味浓,对他原本患有皮肤病的身体刺激更大,但他只是简单地上些药,一刻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经他维修保养的12台车辆,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一台抛锚,没有一台出现机械故障,他为圆满完成运输勤务演练任务立下了功劳。2001年8月,营里购买了一台洗车机,指定修理所派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志负责使用和管理。这项任务自然就落到了张龙国身上。他对这台洗车机爱护有加。一是严格按操作堆积科学使用,二是及时按要求精心维护保养。营里80多台车,全靠这部洗车机,平时洗车任务重,很多车辆都得利用课余时间洗刷。这样,对张龙国来说,课余时间就很少有空休息。对此,他毫无怨言,无论是哪个人,也无论什么时间来刷车,他都二话不说,积极搞好服务保障。 熟悉张龙国的人都知道,他平时特别注重个人卫生,非常爱干净,衣服总是板板正正的。但是在脏活、累活面前,他又常常顾不了这么多。一次,营部炊事班下水道堵塞,大家忙活半天也没疏通,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张龙国二话没说,挽起裤腿就跳进了2米多深的下水井,当时散发着臭味的淤泥溅满了他全身,他全然不顾,拿起锹就一点一点地往外掏淤泥,铁锹不好掏的,他就用双手慢慢地抠。他自己在下水道里干了好长时间,同志们都要换他上来休息,可是他说这活太脏,我已经下来了,就让我干完吧。 张龙国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传到家乡后,引起巨大反响,汶上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张龙国“英雄好战士”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县人民向他学习。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滔滔汶河不可以作证,巍巍长白山可以作证——张龙国烈士英雄长存!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