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70830004335529T/2017-18637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成文日期: 2017-01-02 发布机构: 次邱镇
废止日期: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次邱镇总体规划(2017-2030年)》说明

发布日期:2017-01-02 00:00 信息来源:次邱镇 浏览次数:
分享

  近年来,次邱镇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促进城乡建设和谐健康有序发展,我镇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了《汶上县次邱镇总体规划(2017-2030年》,经前期规划实施评估、资料收集、现场踏勘、部门座谈、方案论证、专家评审、草案公示、规委会审查等工作,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请各位代表审议。

  《汶上县次邱镇总体规划(2017-2030年》编制成果包括文本、图集、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四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17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二、规划范围

  规划区范围:次邱镇域面积86.75平方公里。

  三、镇村体系规划

  至2030年,镇域人口8.9万人,城镇人口4.6万人,城镇化水平71.5%(包括白马河社区、伊海村、枣杭社区、河里社区)。实现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驻地、中心村集中。

  (一)村庄迁并规划

  逐步分期迁并弱小村,适度保留特色基层村,重点建设中心村,大力发展城镇社区。总体上形成“一个镇区、一个城区社区、五个中心村和两个基层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镇村等级、规模结构

  次邱镇镇村等级结构规划为四级:次邱镇镇区——城区社区——中心村——基层村。

  一级:次邱镇区,人口规模约4.6万人;

  二级:城区社区,指白马河社区,人口规模约0.45万人;

  三级:中心村,分别为鹿角湾社区、李太口社区、枣杭社区、河里社区、西温口社区,人口规模约为0.51-1.0万人。

  四级:基层村,分别为伊海村、朱庄村,人口规模约为0.14-0.2万人。

  四、城镇性质

  汶上县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主导的古韵儒风城镇。

  五、城镇规模

  人口规模近期至2020年,镇域人口8.5万人,城镇人口为2.0万人;远期至2030年,镇域人口8.9万人,城镇人口4.6万人。

  用地规模近期至2020年,镇区建设用地234.01公顷;远期至2030年,镇区建设用地543.91公顷。

  六、镇区总体布局

  (一)镇区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镇区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为:以向东、向北为主。空间拓展策略为“北拓、东优、南控、西控”

  向北:依托泉河大道西延,将现有工业用地向北拓展,形成次邱镇产业集聚发展区。

  向西:西部与县城发展方向背离,基本农田较多,将城镇增长边界控制在南郭公路以东。

  向南:南部背离县城发展方向,且规划兖梁铁路连接线在镇区南部穿过,限制镇区向南发展。

  向东:依托紧靠济徐高速汶上南出入口优势,发展商贸物流产业,主动融入城区。

  中部:梳理整治红沙河,修建滨河路,建设滨河公园绿地,提升城镇形象,改造驻地村,建设宜居新社区。

  (二)镇区布局结构

  规划镇区中心片区形成“一轴、一带、四区”的城镇空间结构。

  1、一轴

  指姬宫公路发展轴。镇区现状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于姬宫公路两侧,是最主要的发展轴线。规划将其作为镇区的发展轴线,保留并改造提升道路两侧公共服务设施,形成贯穿镇区东西的重要功能联系轴。

  2、一带

  指红沙河景观带。延伸红沙河湿地公园,保持其原生态,是次邱镇重要的生态调节区,通过对红沙河清淤治理,沿河打造一定宽度的滨水绿化带,形成镇区内部的绿色廊道,并承担城镇居民的日常游览职能。

  3、四区

  指北部工业园区、东部商贸物流园区和南部两个生活区。

  工业园区:该区域位于平安大道以北、南郭公路以东、发展路以西、泉河大道以南。主要以纺织服装加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轻工业。

  商贸物流园区:该区域位于发展路、汶金公路以东,依托紧靠济徐高速汶上南出入口、105国道优势,发展商贸物流产业。

生活区:以红沙河为界限,分为东西两个生活区,改造次丘村、农场村,同时安置距离镇区较近的村庄,配套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及绿地等开敞空间。

信息来源:次邱镇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